?

今天是小暑节气,天气也将变得愈加炎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也是农事繁忙的时候,种植蔬菜、粮食作物,备足过冬。炎热的气候下,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加之体力劳动,因此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遵守“春夏养阳”的原则,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损伤阳气。

暑天,一口气灌下一听冰镇饮料,吞几根冰棒,似乎非常享受,但它对身体的危害却无法用这一时的清爽弥补。饭后吃冷饮尤其伤脾胃,因为饭后人体血液大多集中于胃等消化器官,胃肠活动相对活跃,如果此时吃冷饮,胃壁黏膜血管收缩,胃的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量减少,食物消化就会受到影响,形成饱胀状态,引发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暑天饮食还要注意不可一味追求吃苦瓜等凉性食物,还需佐以葱姜蒜、香菜、韭菜等辛温之物,用荷叶、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汤粥非常适合此时节食用。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小暑节气养生都做些什么好。

小暑节气养生

作息要定时

小暑后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减缓生活节奏,平静地、有计划地进行工作,有利于减少焦虑的情绪。

专家表示,小暑后起居作息要有规律,一般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是小暑后的盛夏尤其重要。

衣着勿赤膊

盛夏时节,高温酷暑,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所以,盛夏时节最好不要光着上身。

露宿不可取

盛夏时节,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专家解释说,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心静好养阳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这就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缘由,所以夏季养生更要重点突出心静二字。

三款清凉去暑茶

三鲜茶

鲜荷叶、鲜藿香、鲜佩兰叶各10克,绿茶适量,将前3味药洗净、切碎,加入绿茶,沸水冲泡即成。具有消暑生津、减肥的功用。

苦瓜茶

晾干的苦瓜片10~15克,研为粗末,放入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20分钟。具有辅助降血糖、提高免疫力、防中暑的功效。

莲芯茶

莲子芯是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味极苦,但具有非常好的降压和去脂功效。用莲子芯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除了能降血压,还有清热、安神、强心之特效。

小暑养生吃些啥

西瓜

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绿豆

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黄瓜

《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冬瓜

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茄子

《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黄鳝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美味。黄鳝在我国各地都有,常生活在稻田、河溪、池塘和湖泊的水底层,产期在6~10月,以6~8月所产的最肥。黄鳝味鲜肉美,刺少肉厚,富含蛋白质;还含有磷、钾、铜等矿物质,在维持体液的钾钠平衡、酸碱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黄鳝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因此,血胆固醇偏高者不宜大量食用。此外,小暑不宜吃得太油腻辛辣,所以黄鳝的做法以炖煮为佳。

莲藕

一些南方地区还有小暑吃蜜汁藕的习惯。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后,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当凉菜吃。也可以把藕切成薄片,用开水焯一下,加醋等凉拌。还可以把藕和排骨一起清炖。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钾、磷等多种矿物质,生吃口感甜脆、爽口,熟食糯软香甜,堪称老幼皆宜的夏季食品。

喝羊汤

小暑后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消耗大,养生就变得十分重要。此时喝些羊汤滋补身体、补充阳气,也取‘羊’与‘阳’谐音之意。这个时候天气闷热,多数人都会胃口不好,可以吃些削面、抻面、饸烙面等等,同时,饮用一些诸如绿豆沙、酸梅汤之类消暑的饮料。

推荐食谱

炒鳝片

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做法:油烧热,煸香葱、姜片、蒜粒,放入鳝片翻炒,调入酱油、料酒、盐,见鳝片支楞起来,放入黄瓜、红尖椒、笋片、木耳,炒至黄瓜断生熄火,滴入香油即可。

鳝鱼粉丝煲

原料:鳝鱼一斤,粉丝一把,姜、蒜适量,小葱一把,麻辣酱、野山椒、泡红椒、花椒油、干辣椒面适量。

做法:

1.新鲜鳝鱼一斤,宰杀干净后,倒入少许干面粉,揉搓几分钟,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大蒜切片,生姜剁碎,泡椒和小葱切粒。粉丝用温水泡软。

2.烧一锅水,大概80℃时,将洗好的鳝鱼倒入锅中,烫三分钟,基本表面泛白就可以了。捞出后,放入凉水中。

3.将烫熟凉凉的鳝鱼用刀或者牙签划成鳝鱼条。

4.锅内倒入适量食用油,烧至三成热时,先将麻辣酱倒入,略炒,再将葱姜蒜、泡红椒等配料一起倒入,小火慢慢煸出香味儿。

5.将烫熟的鳝鱼条倒入,翻炒均匀。

6.倒入野山椒,略炒一分钟,加入开水,量要淹没鳝鱼条。接着放入泡发好的粉丝。

7.取小碗,用盐半勺、酱油一勺、醋两勺、花椒油一勺、红油两勺、味精半勺

调匀后形成酸辣味汁,淋入锅里。略煮一分钟,即可关火。

8.将一勺干辣椒面和小葱花撒在表面。

9.另起锅倒入适量食用油,烧至六七成热,淋在辣椒面和小葱花上即可。

山药鳝鱼汤

原料:鳝鱼1条,山药克,胡萝卜50克,香菜一小把,胡椒粉、芝麻油适量。

做法:

1.黄鳝宰杀洗净后,切一字花刀再切段。

2.锅中水烧开放入山药焯烫捞出过凉。

3.再放入黄鳝段焯烫洗净过凉。

4.炒锅内倒油爆香葱姜,倒入黄鳝段翻炒。

5.加入料酒炒出香味,然后倒入砂锅中。

6.砂锅内加入开水,煮上5分钟。

7.再加入胡萝卜和山药,继续炖煮10分钟,加

入适量盐、胡椒粉调味,加入香菜,鸡精,淋入香油。煮开后关火即可。

蜜汁莲藕

原料:藕一节,糯米克,冰糖适量。

做法:

1.莲藕洗净去皮。

2.把莲藕的两头切开小块,灌入泡好的糯米(泡3个小时左右),可以用筷子辅助灌入。

3.灌好后,用牙签把切下的莲藕头插上,没有牙签也可以用线给捆上。

4.锅里坐水,将莲藕放入锅内,最好是水能漫过莲藕的两个手指那么高。

5.水开锅后,煮40分钟左右。关火凉凉后,切成片,稍微厚点,装盘备用。

6.熬冰糖,把冰糖放入锅里,加半碗水左右,小火熬到冰糖融化。

7.然后把熬好的冰糖水浇在切好的莲藕片上即可。

子姜炒鸭

中国有句谚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强调了姜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而鸭肉性寒,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清热健脾等功效,特别适合夏天食用。

做法:鸭肉过沸水后洗干净,放入锅中炒一下,等鸭子出油后再放一些花生油进去稍稍爆香,捞出;把子姜放进锅里炒一会,加入鸭肉翻炒,然后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半个小时左右,加入盐、蚝油翻炒均匀即可。

木棉花猪骨汤

木棉花性凉,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配以猪骨、薏米,扁豆,蜜枣、陈皮煲汤,不仅汤醇可口,还有健脾祛湿清热的功效。

做法:把木棉花、猪骨、扁豆、薏米、蜜枣、姜片、陈皮全部材料放入汤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5-2个小时,放入盐调味即可。

小暑饮食须知

1、饮食清淡,少辛辣,忌油腻;

2、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要多吃养心、护心的食物;

3、用荷叶、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汤粥非常适合此时节食用;

4、不可一味追求吃苦瓜等凉性食物,还需佐以葱姜蒜、香菜、韭菜等辛温之物。(综合自家庭医生在线、《京华时报》、天气网、中国新闻网)

本土热门公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yy/1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