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28/5578638.html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当我们解决不了一个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

比如,四磨汤为什么叫四磨?原来是把四种药物(人参、槟榔、木香、乌药)磨成浓汁液后再煎煮的方法,故而叫四磨。下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四种药物要磨呢?我们看四磨汤主治:肝气郁结。是疏肝理气的,治疗气分,四种药物质地坚硬久煎则芳香气味全然丧失,故而磨碎再煮,则保留了芳香气性,故而能疏肝理气。

通过为什么的提问,我们就知道了四磨汤中:

四→四种药物→其中质地坚硬的药物(人参、槟榔、木香、乌药)→取四味药芳香行气之功效→不宜久煎→磨浓汁再煮。这么一来,四磨汤记忆和运用信手拈来,君可否?

第首

四磨汤  

人参、槟榔、沉香、乌药  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肝气郁结证。胸膈胀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四味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

(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临床运用本方效果不好时,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用法不对。)

》》》》》》》

第首

十全大补汤  

人参、肉桂、川芎、地黄、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川当归、白芍药、生姜、大枣。

温补气血。

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方基础:

四物汤+四君子汤=八珍汤

八珍汤+黄芪肉桂=十全大补)

》》》》》》》

第首

败毒散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方歌如下: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清代名医余霖更是推崇其为古今“治瘟第一方”。学医初期,运用不好经方,本方可作为治疗中医外感的坚强后盾。)

》》》》》》》

第首

通幽汤

炙甘草、红花、生地黄、熟地黄、升麻、桃仁、当归。

养血活血,润燥通幽。

噎膈。幽门不通,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出自《脾胃论》,方歌如下: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

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有加麻仁大黄者,当归润肠汤名殊。方解如下:

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身滋阴养血润燥,以扶正固本;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润燥;

升麻通调气机,舒畅胃气而上升清气,下降浊气,使幽门得通,噎塞便秘自然消除;

槟榔下坠而破气滞;

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

第首

胃苓汤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

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出自《丹溪心法》,五苓散+平胃散。)

》》》》》》》

第首

五皮饮  

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沉缓;以及妊娠水肿等。

(出自《华氏中藏经》。主治脾虚湿盛之皮水,先看什么是“皮水”?

来自于“五水”即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是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对水气病的分类。

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金匮要略》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五皮饮方解如下:

茯苓皮——利水渗湿、补脾助运。

生姜皮——辛散水气。

桑白皮——肃降肺气,通调水道。

大腹皮——行水消肿。

陈皮——理气化湿。)

》》》》》》》

第首

化肝煎  

青皮、陈皮、栀子(炒)、芍药、泽泻、贝母、牡丹皮。

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

(出自《景岳全书》,为什么用“化”,而不用“破、除、败、理”等等?来看《说文解字》对“化”的解释:

?

面对一个怒气冲天的人你如何应对?硬刚?他怒气冲天,你怒气冲出太阳系?治病肯定不行,引而化之,把怒气冲天的人的怒气慢慢理顺了,化解了,病就自然好了。

化肝煎方歌如下:

景岳全书化肝煎,二皮芍药栀子丹。

再加泽泻土贝母,泄热和胃又疏肝。)

》》》》》》》

第首

化积丸  

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

消积化痞。

诸积。

(出自《类证治裁》,什么是积?来看《华氏中藏经》对于“积聚”的解释,非常清晰:

?)

》》》》》》》

第首

黄芪建中汤  

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黄芪、炙甘草。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阴阳气血俱虚证。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出自《金匮要略》,就简简单单一句话:“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

黄芪汤  

黄芪、麻仁、白蜜、陈皮。

气虚性便秘,大便并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脉弱。

(出自《金匮翼》)

————END————

中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y/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