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几则经方案例
北京皮肤病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1.柴胡桂枝汤加减案 武某,女,46岁。年6月20日初诊。 近一周混身不适,困倦无力,休眠欠佳,双目涩痒,唇干脱屑,咽部不利,皮肤欠润,双下肢浮肿。一向月信规律,本月延后10天尚未至。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弦缓。 证属三焦不畅,气血失和,气水不利。 治以调畅三焦,化气利水。 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 处方:柴胡9g,桂枝9g,黄芩12g,生白芍12g,姜半夏9g,茯苓15g,猪苓15g,生甘草3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年6月27日二诊:服上方1剂,月信即至,前两日为暗红咖啡色,第三日色转寻常,经行五日止。经至即诸症着手缓和,休眠好转,精力好转,唇干渐减,皮肤渐润。现唯觉双下肢有困倦感,已不浮肿。上方生甘草改成炙甘草,继服5剂停药。 按:本案起病与月信该至不至相关,无外感病史,当属内伤病。诸症体现混乱,非用一脏一腑病变也许诠释。归纳诸症,月信不至为气血不畅,下肢浮肿为气水不利。气血不畅则混身不适,困倦无力,休眠欠佳;气水不利则目涩、唇干、咽不利、肤欠润。诸症皆为气、血、水三者运转输布失和而至。而人体三焦、营卫为气、血、水三者运转之通道,故采用柴胡桂枝汤协调营卫、三焦,加猪苓、茯苓合桂枝化气利水。斟酌病属内伤,所用柴胡、桂枝并非解外,故柴胡、桂枝的用量较黄芩、白芍为少;正虚不显,加之舌质红,故方中未用人参、生姜、大枣之温补,且前哨甘草用生未用炙。本案如历时方调节,极易采用自在散加减。在本案中,柴胡桂枝汤较自在散为优的关键一点在于化气调营之桂枝一味。 2.麻黄附仔细辛汤加减案 赵某,男,42岁。年6月6日初诊。 近两周来困倦喜睡,腰困膝软,纳食尚可,巨细便调,无四逆,无汗出。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缓。 证属肾虚精亏,阳气不振。 治以补益肾元,温振阳气。 方用麻黄附仔细辛汤加减。 处方:生麻黄5g,细辛3g,制附子6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怀牛膝10g。7剂,水冲服(用中药免煎颗粒,下同)。 年6月13日二诊:药后精力显然好转,腰困、膝软俱加重。上方加补骨脂10g,7剂,水冲服。 药后无不适,停药。 按:本案属内伤、正虚无疑。本案并非“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烧,脉沉者。”采用麻黄附仔细辛汤,且用小剂,取其温振阳气、温通阳气之功。在温通阳气底子上行使补肾药,较单用补肾药更为效捷。 3.四逆汤加减案 张某,女,54岁。年12月9日初诊。 近一年来精力欠佳,时有意悸,休眠欠佳,夜尿较频(每隔1~2小时1次)。近正月来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头欠清利。纳食尚可,大便时干时稀,口不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一周前查看,血脂偏高,枵腹血糖寻常,餐后血糖偏高,尿通例寻常。 舌质淡暗,舌苔白润,脉沉细。 证属阳气虚馁,寒饮内停。 治以温振阳气,温化寒饮。 方用四逆汤加减。 处方:制附子6g,干姜3g,炙甘草3g,茯苓10g,猪苓10g。7剂,水冲服。 年12月17日二诊:药后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渐消,休眠、精力俱有好转。舌质淡暗,舌苔白润,脉沉细。上方加石菖蒲6g,7剂,水冲服。 年12月24日三诊:诸症俱减,精力进一步好转,夜尿2次。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猪苓、石菖蒲,7剂,水冲服。 年12月31日四诊:渐无不适,精力、休眠好,心悸已,夜尿1~2次,无浮肿,纳可,便调。上方加红参5g,7剂,水冲服。 药后无不适,停药。 按:本案从六经辨证易辨为太阴病或少阴病,采用“四逆辈”或“真武汤加减”。案中也用四逆汤加减,似属四逆汤通例行使。但有两点须要细致:一是案中所用四逆汤的成效并非散寒回阳,而是温振阳气;二是案中四逆汤所用剂量较小。之于是这样行使四逆汤,是基于从内伤病斟酌。倘使觉得小剂不够以胜任,或剂小疗效亦小,而随便取用大批,则有失上述用方观念,并非必然能获得如意疗效。本案如取时方,多用温补,较经方精巧不够。 4.四逆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案 阮某,男,86岁。年3月8日初诊。 近一周来大便不可,脘腹胀满,进食一些,精力欠佳,不喜饮水。 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缓。 两年前曾患“脑梗死”,现肢体运动自在。 证属阳气亏虚,邪滞腑实。 治以温阳益气,泻下通便。 方用四逆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处方:制附子6g,干姜3g,红参5g,生白术10g,鸡内金10g,生大黄6g,芒硝3g,枳实6g,厚朴6g,炙甘草3g。3剂,水冲服。 年3月12日二诊:上方服药1剂即大便通达,3剂服完,进食好转,脘腹已无胀满,精力显然好转。舌、脉同前。运脾开胃善后,处方:生白术30g,鸡内金15g,枳实9g,7剂,水煎服。 按:本案为内伤病,大便不可,脘腹胀满,为邪滞腑实。高龄,不食不饮,精力欠佳,为浩气虚馁。调节时,补易助实,泻易伤正。处方时,取小剂四逆汤温振阳气,加人参、白术、鸡内金补气运脾,同时合以小剂大承气汤泻下通便。药后腑气下行,性子回升,脾运胃纳复原,诸症好转也在天然当中。接方以“枳术丸”法“硬汉胃气”以善后。 本案如按六经辨证,患者并没有呈现榜样的少阴病四逆汤证,更没有榜样的阳明病大承气汤证。如牵强辨为少阴病,也绝不成能适用到大承气汤。如为少阴病急下证,却又没有适用四逆汤之或者。但从内伤病了解动手,取用四逆汤合大承气汤加减,于理可通,也取患有如意的疗效。别的,本案如按脏腑辨证法取历时方,普遍会取用四正人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加泻下导滞之品,较经方失之呆钝,疗效也远非经方赶快。 5.桂枝汤合小承气汤加减案 赵某,女,78岁。年3月25日初诊。 患者于昨晚右下腹痛苦不适,至夜半着手发烧,服用“感康”、“正柴胡饮颗粒”,发烧缓和,腹痛渐加剧。昔日请外科医师疗养,姑且不斟酌“阑尾炎”。患者坚信中医,请求用中药调节,下昼邀笔者为其疗养。诊见:发烧(体温37.8℃),恶风,汗出,乏力,右下腹胀痛,昨日于今未大便,一向即口干喜饮。 既往有糖尿病史。 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外有太阳中风表虚证,内有腑实证。 治以解肌祛风,协调营卫,通下腑实为法。 方用桂枝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处方:桂枝12g,生白芍12g,枳实12g,厚朴12g,芒硝(分冲)9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1剂,水煎分两次服。嘱药液热服,服下后接服热稀粥一小碗,捂被静卧。患者如法服用第一次后,发烧、恶风即解,大便通下1次,内有燥屎数枚。3小时后服第二次,大便又行1次,即安适沉睡。越日起床,诸症俱已缓和,无不适。电话中告诉停药,察看2日。2往后无不适,连续为其调节“糖尿病”。 按:患者高龄,有“消渴病(糖尿病)”,发烧、腹痛并见,且精力欠佳,不论从中医或西医角度来看,本病病情都不能算轻,随时都有“变证”呈现的或者。从辨证的结束来看,似属太阳、阳明合病,属“伤寒病”,属“外感病”。但从起病来看,先有腹痛,后有发烧,连合“旧病”(糖尿病),也许觉得内有的腑实证似为“内伤”而非“外感”,也便是说,本病先有内伤,后有外感,属内伤底子上的外感,与“太阳阳明”是不同的。明白这一点的意义在于,调节上也许直接采取内外同治法,而不须要过量地斟酌“邪陷”的题目。再有,纵使没有榜样的阳明病的舌象和脉象,单凭腹痛、不大便,均也许按腑实证去调节。 对于用方,患者有较量榜样的桂枝汤证,故取用桂枝汤方以及桂枝汤方的服用法。腑实,适用小承气汤。由于没有小承气汤证的榜样体现,故居用清热通便的大黄,而取用润肠通便的芒硝。因腹痛且胀,故用枳实、厚朴下气除胀。本方也也许了解为桂枝汤加枳实、厚朴除胀,加芒硝通便。《伤寒论》中有桂枝加大黄汤而没有桂枝加芒硝汤,但“少阳篇”中有柴胡加芒硝汤。既然小柴胡汤也许加芒硝,那末桂枝汤加芒硝也当在道理当中。 6.内伤底子上的外感病案 张某,男,42岁,干部。年9月23日初诊。 主诉低热2月余,咳嗽、关节痛1月余。患者素体结实,嗜食肥腻。病发前有恶寒、高热病史,此后低热绸缪,逐日午后(14时此后)体温抬高,摇动于37.2℃~38.2℃之间,沉睡后体温渐降。无显然出汗。近正月来咳嗽一再,高发于白昼,咳时胸憋胸闷。浑身多处关节不舒,以双膝关节痛苦为主。自病发以来体重下落10余千克,精力欠佳,动则气短,上楼梯须要休憩,不能胜任办公室劳动,食欲几无,食量锐减,食后胃脘不舒,浑身畏寒,夜尿频多,每2小时1次。既往体健。病发后,病院,行多个系统查看,很罕有阳性结束,长期不能得出明白诊断。转诊于中医,也以调节失效倡议连续找西医疗养。患者经别人先容来诊时已做好去北京就诊的筹备。 诊见舌质淡暗衬紫,舌苔薄白,脉大软不藏。 首以柴胡桂枝汤方加减协调太阳、少阳试进。处方:柴胡9g,桂枝9g,生白芍12g,黄芩12g,姜半夏9g,党参6g,僵蚕12g,蝉衣9g,炒谷、麦芽各12g,炙甘草3g。3剂,水煎服。 年9月26日二诊:药后低热消退(不超越37℃),咳嗽加重,进食时有汗出(病后很少出汗),关节痛苦加重。上方党参改人参,炙甘草改成6g,加炒杏仁12g,接服4剂。 年9月30日三诊:病情安稳,夜尿有所裁减。转方小柴胡汤合麻黄附仔细辛汤加减,治涉少阴,由阳经渐转阴经。处方:柴胡9g,黄芩12g,人参6g,生麻黄3g,细辛3g,制附子(先煎)12g,干姜6g,五味子9g,炙甘草9g。4剂,水煎服。 年10月4日四诊:药后咳嗽显然加重,精力好转,但体温又有摇动,可达37.2℃,大便干结。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大。少阴之邪有转归阳明趋势?倘有,增进其转归,且稍利阳明。上方制附子、干姜各加3g,加酒大黄(后下)6g。5剂,水煎服。 年10月9日五诊:体温又趋寻常,伴有精力的好转,他症连续加重,大便逐日1次。上方稍做调度,少阴之邪尚需籍少阳枢转。处方:柴胡12g,黄芩12g,人参9g,生麻黄3g,细辛3g,制附子(先煎)15g,干姜12g,五味子6g,茯苓15g,炙甘草9g。6剂,水煎服。 年10月17日六诊:病情进一步好转,体温全部寻常,关节痛苦已无,可胜任寻常劳动。偶有咳嗽,偶尔手颤。舌脉同前。阳经残邪已尽,治从少阴,与真武汤加人参。处方:茯苓15g,生白芍15g,炒白术12g,制附子(先煎)15g,人参9g,生姜5片。5剂,水煎服。 年10月22日七诊:手颤已无,食量大增,近几平时觉饥饿。治从少阴,严防阳明有热。四逆加人参汤加茯苓、知母。处方:制附子(先煎)15g,干姜12g,人参12g,炙甘草12g,茯苓15g,知母12g。7剂,水煎服。 后以四逆加人参汤方随证加减,接连调养,诸症渐失,体重渐长,至11月21日结尾一诊,形体全部痊可。当倡议其停药时,很不甘愿,期望逐日1剂连续服用。 按:本案当属内伤底子上的外感病。本在元阳、精力大损,与生存不善摄养相关,不清除房劳过损。标在寒邪内伤。本病证涉阴阳,治需抽丝剥茧,前后整齐。贯串调节长期的疏导法则是寒邪当祛,正虚当补。长期细致给邪以前程,适时、准时行使人参、附子当为本病调节的关键。 I阐明讯息:本文选自:《读方思索与用方意会》,高建忠。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cd/9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医大师邹燕勤重用补气渗利之品治水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