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名医治疗疑难杂症名方127
学中医慧生活 一、平呃散 [组成]玄参、白术各15克、人参9克、茯苓、甘菊花、麦冬各9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人有口渴饮水,忽然呃逆者,非水气之故,乃火气之逆也。 [来源]《辨证录》 二、散郁神丸 [组成]白芍6克、柴胡3克、薄荷3克、丹皮3克、当归6克、半夏3克、白术3克、枳壳0.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散郁去邪。 [主治]人头疼身热,伤风咳嗽,或心事不爽,而郁气蕴于中怀,或怨愤留于胁下。 [来源]《石室秘录》 三、心肝双解饮 [组成]白芍9克、当归15克、(有火加)栀子9克、(无火加)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补肝。 [主治]病心致痛。心气之伤,由于肝气不足,补其肝,而心主安其位矣。 [来源]《石室秘录》 。。。。。(2) 四、五香汤 [组成]人参15克、白术27克、肉桂3克。 [用法]肥鸭1只,将药入鸭腹内煮之极烂,外加五味和之,葱椒之类俱不忌,更以腐皮同煮。恣其饱餐食尽,如不能食尽,亦听之,不必食米饭也。一餐而痛如失矣。 [主治]胃口寒而痛,手按之而少止者。 [来源]《石室秘录》 五、开门散 [组成]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9克、陈皮3克、当归15克、柴胡9克、苏叶3克、牛膝9克、车前子9克、炒栀子9克、天花粉9克。 [用法]水煎毫升,缓缓呷之,1剂而受矣。一受而上关,再剂而下格亦通。 [主治]人有病关格者,食至胃而吐,欲大、小便而不能出,眼睛红赤,目珠暴露,而胁胀满,气逆拂抑,求一通气而不可得,世人为胃气之大盛,而不知乃肝气之过郁耳。 [来源]《辨证录》 六、强记汤 [组成]熟地、麦冬、生枣仁各30克、远志6克。 [用法]水煎服,30剂不忘。 [功效]滋肾益精。 [主治]人有老年而健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人以为心血之涸,谁知是肾水之竭乎。 [来源]《辨证录》 。。。。。。。(3) 七、无忧汤 [组成]白芍15克、竹茹9克(炒)、枣仁9克、人参9克、当归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人有夜不能寐,恐鬼崇来侵,睡卧反侧,辗转不安,或少睡而即惊醒,或再睡而恍如捉拿,人以为心肾不交,而孰知乃胆气之怯也。 [来源]《辨证录》 八、芍药润燥丹 [组成]白芍、山药各30克、炒栀子9克、芡实6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怒气伤肝,忽然梦遗,久而不止。凡增烦恼,泄精更多。其症两胁多闷,火易上升于头目,饮食倦怠,发燥发胀,人以为肝气之动也,谁知是肝血之燥乎。 [来源]《辨证录》 九、温泉饮 [组成]白术30克、巴戟天30克、益智仁9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壮阳,缩尿止遗。 [主治]人有夜卧遗尿者,畏寒喜热,大便溏泄,尿频。 [来源]《辨证录》 。。。。。(4) 十、缓攻汤 [组成]白芍30克、枳壳1.5克、大黄3克、槟榔1.5克。 [用法]水煎服。1剂即止。 [功效]和血宽肠导滞。 [主治]人有长年累月,里急后重,而作痢者,乍作乍止,无有休歇,人以为休息之痢,谁知是正气巳复,而邪气尚存之故哉。 [来源]《辨证录》 十一、玄车丹 [组成]玄参、车前子各30克。 [用法]水煎服。2剂即愈。 [功效]清热凉血泄浊。 [主治]人有小便流赤浊者,似血非血,似溺非溺,溺管管疼痛,人以为血淋也,谁知是气虚血壅乎。 [来源]《辨证录》 十二、寄奴汤 [组成]白术30克、茯苓9克、肉桂3克、柴胡3克、刘寄奴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气,利气疏导。 [主治]人有小便艰涩,道涩如淋,而下身生疼,时而升上有如疝气,人以为疝,或以为淋,而不知非也。盖风寒湿入于小肠之间,而成痹耳。 [来源]《辨证录》 。。。。。(5) 十三、麦冬茯苓汤 [组成]麦冬90克、茯苓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利水。 [主治]人有小便不出,中满作胀,口中甚渴,投以利水之药不应,人以为膀胱之火旺也,谁知肺气之干燥乎。 [来源]《辨证录》 十四、引龙汤 [组成]玄参90克、肉桂9克、山茱萸12克、北五味3克、麦冬30克。 [用法]水煎服,1剂渴减半,3剂痊愈。 [功效]滋肾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消渴之症,小便甚多,饮一斗溲一斗,口吐清痰,投之水中,立时散开,化为清水,面热唇红,口舌不峭,人以为下消之病也,谁知是肾水泛上作消乎。 [来源]《辨证录》 十五、双桂汤 [组成]白术15克、茯苓9克、肉桂、甘草各3克、桂枝、羌活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温阳散寒。 [主治]人有饥饱劳役,又感冰雪之气,或犯霜露之感,遂至腹痛畏寒,身热不解,人以为外感之症也,谁知是阳气之内伤乎。 [来源]《辨证录》 。。。。。(6) 十六、救腑回阳汤 [组成]人参15克、附子3克、肉桂6克、巴戟天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肾阳,散寒。 [主治]人遇严寒之时,忽感阴冷,直入于腑,手、足、背皆冷,面目色青,口呕清水,腹中雷鸣,胸肋逆满,体寒发颤,腹中觉有凉气一裹,直冲而上,猝不知人,此寒气直中七腑也。 [来源]《辨证录》 十七、七星汤 [组成]玄参、麦冬各30克、天花粉9克、甘草3克、荆芥3克、神曲3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利咽。 [主治]传染瘟疫,眼角忽然大肿,身骤发寒热,喉咙大胀作痛,骂詈发渴。 [来源]《辨证录》 十八、玄冬汤 [组成]玄参、麦冬各60克。 [用法]水煎服。1剂而心安,2剂痊愈。 [主治]人有遇事或多言而烦心者,常若胸中扰攘纷纭而嘈杂,此阴阳偏胜之故,火有余而水不足也。 [来源]《辨证录》 。。。。。。(7) 十九、转输汤 [组成]人参9克、甘草6克、小麦15克、大枣10枚、白术15克、茯神9克。 [用法]水煎服。10剂痊愈。 [主治]人有无故自悲,涕泣不止,人以为魅凭之也。谁知为脏躁之故乎。 [来源]《辨证录》 二十、善夺汤 [组成]茯苓30克、车前子9克、白术9克、柴胡3克、白芍15克、陈皮0.9克、金半夏3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4剂,两诸症渐愈。 [主治]人有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如呕清水,或泻利暴注,以致两足两跗肿,渐渐身亦重大。 [来源]《辨证录》 二十一、苏气汤 [组成]人参30克、陈皮3克、枳壳0.9克、菖蒲1.5克。 [用法]水煎服。1剂轻,2剂更轻,连服数剂,痊愈。 [功效]补气通阳。 [主治]人有忽然之间,如人将冷水浇背,陡然一惊,手足厥冷,遂不知人,己而发热,则渐渐苏省,一日三、四次如此,人以为崇乘之也,谁知是气虚之极也。 [来源]《辨证录》 。。。。。。(8) 二十二、两归汤 [组成]麦冬30克、黄连6克、生枣仁15克、熟地30克、丹参9克、茯神9克。 [用法]水煎服。2剂而鸣止,4剂不再发。 [功效]滋阴清心,安神定志。 [主治]人有平居无事,忽然耳闻风雨之声,或如鼓角之响,人以为肾火之盛也,谁知是心火之亢极乎。 [来源]《辨证录》 二十三、分浊散 [组成]茯苓30克、车前子9克、猪苓9克、茵陈3克、栀子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谷瘅之症,胸中易饥,食则难饱多用饮食则发烦、头眩、小便艰涩,身如金黄之色,此是胃中虚热之故。 [来源]《辨证录》 二十四、遣怒丹 [组成]白芍60克、柴胡3克、甘草3克、乳香末3克、广木香末3克、白芥子9克、桃仁10粒、生地9克、枳壳0.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人有两胁作痛,终年累月而不愈者,或时而少愈,时而作痛,病来之时,身发寒热,不思饮食,人以为肝经之病也。 [来源]《辨证录》 。。。。。。(9) 二十八、软坚汤 [组成]人参3克、当归3克、白芍9克、青盐3克、熟地15克、山茱萸6克、麦冬9克、北五味子3克、半夏3克、附子1片。 [用法]水煎服。 [主治]人生块于胸中,积痞于腹内,法当用药以软之。 [来源]《石室秘录》 二十九、顺气汤 [组成]苏叶3克、半夏3克、甘草3克、桔梗3克、百部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顺气宽胸畅膈。 [主治]胸隔不利。 [来源]《石室秘录》 作者:草根谈万象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千万别让所谓“科学”束缚了中医的发展。一起为中医呐喊加油助威! 外国人都开始学中医了,你还在等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yzl/7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特异性皮炎治疗经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