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中药的性能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

一、四气

(一)四气的含义

即寒热温凉。

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共同的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此外还有平性药,寒热偏性不显。

(二)四气的确定

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三)四气的指导意义

1、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2、对于寒热错杂者,应寒热药并用。

3、对于寒热错杂,阴阳格拒的复杂病证,应当采用佐治之法治之。

4、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二、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即酸、苦、甘、辛、咸五味,还有涩附于酸,淡附于甘。

(二)五味的确定

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三)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1、辛

发散——表证——(麻黄发散风寒)

行气——气滞证——(香附行气散滞)

活血——血瘀证——(红花活血化瘀)

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

补益——亏虚证——(人参大补元气)

和中、缓急止痛——脘腹四肢挛急疼痛——(饴糖缓急止痛)

活血——调和药性,解毒——(甘草调和药性,解药食毒)

助湿腻膈碍胃——湿阻、气滞、食积者慎用

附:淡

渗湿、利水——水肿、小便不利证——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

3、酸

收敛固涩——滑脱诸证

酸甘化阴

易敛邪,邪气未尽慎用。

附:涩

收敛固涩——滑脱诸证

敛邪,邪气未尽慎用。

4、苦

清泄——火热证——(黄连清热泻火)

降泄——气逆证——(半夏降逆止咳)

通泄——便秘证——(大黄泻热通便)

伤津伐胃,津伤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5、咸

软坚散结——痰核、癥积、瘿瘤——(鳖甲软坚消癥)

泻下——大便燥结(芒硝泻热通便)

三、升降沉浮

(一)升降沉浮的含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

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

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

浮,发散向外,趋向于表于上;

沉,泄利向内,趋向于里于下。

(二)升浮与沉降药物的作用

药性升浮的药物能发散外邪,升提中气(升阳),作用向上向外。如麻黄性浮发散表邪,升麻、柴胡性升浮,能升举下陷之气,疏解在表之邪。

沉降药物能泄利攻下,镇逆潜阳,清热,收敛等,作用向内向里。如大黄性沉降能泻下泄热;代赭石性沉降能平肝潜阳,镇逆止呕;车前子性沉降能利水。

(三)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1.药物的性味

性味属辛甘温热者,大多升浮,如麻黄、桂枝;苦酸咸寒凉者大多沉降,如大黄、芒硝。

2.药物的质地轻重

质地轻者升浮,质地重者沉降,如薄荷、辛夷质轻,其性升浮;代赭石、龙骨、牡蛎质重,其性沉降。

3.药用部位

花叶入药者,性升浮,如苏叶、菊花;种子入药者,性多沉降,如车前子、苏子

此外与炮制及配伍也有关。如酒制则升而上行,盐制则沉而下降入肾;配入大队沉降药中,则其性随之沉降;配入大队升浮药中,则其性随之升浮。

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有它的普遍性和共性,也有特殊性和双重性。如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蔓荆子)独升;川芎既能上行头目,又能下行血海,能升能降。

四、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

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某一部分奏效作用强,而对另一部分作用弱或无作用的趋向。

二、归经的依据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依据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的治疗作用进行归纳而定的。

如羚羊角、钩藤能清热息风,石决明能平肝潜阳,柴胡能疏肝解郁,分别治疗肝经病变的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气郁结证,故这些药物归于肝经。

三、归经的临床意义

1.临证时可作为辨证选药,随证选药的依据;

2.通过药物归经的主次,可以帮助掌握药物作用的重点;又以归经为线索,可以探索某些药物的潜在功能;

3.有些药物能治众多病证,可借归经执简驭繁,便于理解和记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yzl/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