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小编怀着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来到了CCTV4《中华医药》节目拍摄实景地。在这绵延不绝的原始森林里小编有幸见到了本期邀请到的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文彭。

一路跟随张文彭主任到山上采药,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山上的这些药材都长在背光处,大小都差不多,颜色也都比较深。

桑黄

木蹄

香菇

马勃

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张文彭主任,张主任说这些药材都属于药用真菌,和我们常见的一种疾病的形态很像,那就是肿瘤!长得像肿瘤的药用真菌,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随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文彭主任又讲了这样两件真实趣事:

在日本发现的抗癌饮品

二次大战以后,日本长崎地区肿瘤的发病率非常高,当地不得不采取移民的措施,把这些居民移到岛上去,其中有一个岛出产一种中药材,他们经常把它当饮料饮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长崎肿瘤发病率如此高的情况下,这个岛上的居民,肿瘤的发病率却非常低,几乎很少有人得肿瘤。

这件事引起了日本医学家的注意。通过动物实验,把药用真菌的提取物注射到小动物身上,发现对一种肉瘤的菌株所制造的肿瘤的抑制率能达到90%以上。

俄罗斯人把它当做抗癌茶

多年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文彭主任在俄罗斯做研究时,与俄罗斯医学界的专家朋友共同学习交流,无意间来到一位朋友的家中坐客,这位朋友拿出了一杯茶请他品尝,俄罗斯朋友告诉他:“这可是我们国家的大自然之宝,它叫恰噶,可以防治肿瘤,俄罗斯有一个村庄,多年来用它泡茶喝,结果村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和癌症”

他将恰噶这个词牢记于心,回国后,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走遍了大江南北,最后惊喜地发现中国也有这种抗癌真菌,只不过它的中国名字叫桦褐孔菌,而中国人也早在年前就开始使用真菌,而桦褐孔菌具有清热、益气补阴的功效。随即他便和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始了对药用真菌的研究,从寻药到配药,从配药再到试药,一坚持就是15年。

药用真菌治疗疾病的悠久历史

张文彭主任还提到,早在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用豆腐上生长的霉治疗疮痈。中国东汉初期的《神农本草经》及以后历代本草书内就记载有灵芝,常用的种类有赤芝、紫芝、茯苓、猪苓、马勃、冬虫夏草、香菇、木耳等,这些药用真菌都经历了长期的医疗实践,疗效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

例如猪茶“利水道”,茯苳可用来治疗“心下结痛”,马勃治疗疮疡,冬虫夏草治疗肺部疾病,猪苓治疗腹部肿块,均与肿瘤相关。

而张文彭主任也告诉小编,最近几天他和村民在深山里寻找的野生桑黄也属于药用真菌。就是刚才提到的日本长崎地区居民经常泡水喝的中药材。真菌分为很多种,村民自己吃的猴头菇、蘑菇属于食用真菌,还有像桑黄、桦褐孔菌、树舌等很多药用真菌。张主任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主要研究就是这些药用真菌对各类结节、肿瘤的抑制和治疗作用。

听完张文彭主任的介绍,小编对这几天摄制组的拍摄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对这小小桑黄更是刮目相看,真是小真菌大用途啊。

张文彭主任跟随采药村民寻找“森林黄金”——桑黄

爬山数天,终于找到一个品相、年份都比较上乘的桑黄

通过短短一天的节目拍摄实景地感受,真是收获满满,不仅了解到药用真菌在世界的广泛应用,还了解到这些药材对于治疗肿瘤的作用。不禁感叹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为张文彭主任对于药用真菌的执着研究及在肿瘤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敬佩不已!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文彭主任将于7月22日录制演播室部分,如果大家有关于各类食用真菌、药用真菌、以及各类结节、各类肿瘤等问题。

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问题,您的问题有机会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由张文彭主任亲自为您解答。

看了小编本次的这次采访,大家是不是也有一些收获呢?如果想了解更多节目内容,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yzl/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