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祝大家新年快乐,过年期间男同志恐怕都喝了不少酒,博主也是。元旦时候,博主还分享一个东垣治酒伤的名方:葛花解酲汤,劝诫大家少喝酒。酒在中医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看繁体字“醫”就知道,酒与中医有分不开的联系,甚至流传:医源自酒。那酒到底有啥什么好处坏处?

分享两个典型例子

例子1:明代虞摶《医学正传》便浊遗精论:内经曰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夫便浊之证,因脾胃之湿热下流,渗入膀胱,故使便溲或白或赤而浑浊不清也。《苍生司命》赤白浊证:治浊固本丸治胃中湿热渗入膀胱,浊下不禁。莲须、黄连二两(炒),茯苓、砂仁、益智、半夏(制)、黄柏一两(炒),甘草三两(炙),猪苓二两五钱。蒸饼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

这段话讲的是明代医家虞摶认为,好多人小便混浊,病机是湿热,而且这个湿热是脾胃产生的,下注肾与膀胱,于是他拟了一个方子叫治浊固本丸,方子没啥特殊的,都是一些清利湿热及淡渗化湿的药,这是治疗湿热的常规方法,特殊的是,把这些药糊成丸子,用温酒空腹冲服下去。

酒的作用①:黄连、黄柏这些苦寒清热虽然对症,但绝不可久用,久用会伤及脾胃的阳气,用酒服可以稍稍制约一下苦寒之性,这个方法也是非常常见的,前面分享的李东垣脾胃论系列也讲到过,东垣也喜好这么用,只不过他是用酒炒黄连、黄芩。

用酒治湿还有一个好处,酒性升散走窜,痰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用酒正是对路。

例子2:清代冯兆张《冯氏锦囊》:记还少丹,治脾肾虚寒,血气羸乏,不思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肌体瘦弱,牙齿浮肿等症。肾为先天之根本,脾胃后天之根本,二本有伤,则见上诸症。故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则老可还少矣。熟地黄(酒浸)、干山药、牛膝(酒浸)、枸杞(酒浸)、山茱萸、茯苓(乳拌)、杜仲(姜汁炒断丝)、远志(去心)、五味子(炒)、巴戟天(酒浸)、石菖蒲,加枣肉蜜丸,盐汤或酒下。

这段讲的是清代的医家冯兆张,治疗盗汗遗精,认为这是一个脾肾两虚的原因,还少丹也是男科常用的脾肾双补的名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方子里药物炮制,滋补的这些药物,都得用酒浸,就是用酒泡,这个炮制方法历史是比较悠久的,《神农本草经》里面就有了“酒煮、酒浸”这两种酒处理的方式。

酒的作用②:用酒泡处理炮制补益药,还是借助酒性走窜的力量,因为这些滋补药物大多滋腻碍胃,不利于脾虚之人吸收,用酒以后可以行补益之滞,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基本上补益剂不管是丸散,基本上都用酒,也是这个道理。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酒是个特别好的有机溶剂,能增加一些药物的溶解度。可能就是古人讲的酒制之后可以使其味转厚,增强滋补之性。

好处例子就分享两个,除此之外酒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比如矫味、除臭,用酒泡蛇、紫河车、蛤蚧等等,酒还可以加强一些药物的功效,川芎、当归、牛膝、威灵仙之类,酒制之后活血通经、祛风除湿之功更强。

既然酒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啥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诫大家少饮酒。原因就在这个少字上,现代人喝的太多了,事情都是这样,物极必反。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云:“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内经第一篇就讲了,不要以酒为浆,好东西不假,不要当成琼浆玉露,整天灌到醉,关键还喜欢醉以入房。

《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云:“饮酒中风,则为漏风。”这是讲喝酒后出汗易导致风邪侵入而成“漏风”。

喝酒后容易出汗,出汗如果受了风,就要麻烦了,很多老年人就在外风引动之下,内风扰动,脑血管意外中风了。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有云:“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

喝多了容易内热伤中,中焦是脾胃,可能出现的症状是不营四肢,走路飘飘的,双下肢无力,小便热痛。

西医学认为饮酒过度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胃溃疡,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这跟中医学讲的过量饮酒将导致疾病丛生其实是一个意思。

苹果手机打赏扫码:

酒是好东西,但是用不好就要伤身了,把握一个度很重要。

内容转载自

张坚了解更多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yzl/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