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之沐浴
关于“沐浴”的历史 古人很早就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情况,并有非常详细的论述。比如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仪礼·聘礼》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意思是招待客人的礼节,要满足三天洗头、五天洗澡的习惯。汉代时更是正式以“休沐”的形式把这一礼仪固定下来。“休沐”是汉代朝廷官员法定的假期。《汉宫仪》云:“五日以假洗沐,亦曰休沐。”《初学记》云:“汉律:吏五日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可见“沐”已经成为“休假”的代名词了。而且古代洗发还有专用的洗发水,称作“潘汁”,即煮熟的淘米汁。《诗·卫风·伯兮》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记载,说明这是先秦贵族享用的高级护发品。后来,古人又发明了猪苓和皂角洗发。据说猪苓是富人用的,在里面加些香料,洗发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皂角的味道不好,但是去污力还是不错的。《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讲到芳官的月钱被老妈子克扣,不肯给她买洗头的东西,春燕为芳官打抱不平,最后纷纷攘攘导致查抄大观园,“始作俑者”就是这加了香料的猪苓。 猪苓 皂角 古人很重视洗头洗澡,每逢重大的祭祀,君王大臣都要郑重地斋戒沐浴,以示尊敬。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和洗头有关的风俗,比如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这一天未婚女性有用花草洗头的风俗,希望尽快找到如意郎君,所以七夕又称洗头节。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是满族旧俗,这一天男人要剃头,女人要洗发,取消灾祈福的意思,东北的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个风俗。 沐浴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古人很重视沐浴之后的卫生,所以有“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讲法。在中医学当中,非常强调以沐浴的方式防治疾病,在一千多年前的《水经注》有记载:“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喧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指出温泉水有愈百疾的作用。唐代医家孙思邈说:“身数沐浴,务令洁净,则神安道胜也。”在《老老恒言》中也谈道:“浴后阳气上腾,必洗而以宣其气。”认为热水浴有洁净肌肤、调畅气血、调和精神的作用。同时,沐浴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器官营养状态,使肌肉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同时《老老恒言》还指出“浴水不可太热,温凉须适于体”,因温度太热会导致腠理开泄,蒸迫汗液,伤人津气。 另外,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中还有用日光沐浴预防疾病的记载:“凡天气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令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这是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的微生物,有助于预防疾病。而且日晒还可以使皮脂和汗液的分泌增多,保持皮肤润泽。 尽管沐浴有诸多优点,但《备急千金要方》也指出:“凡居家不欲数沐浴,若沐浴必须密室,不得大热,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冬浴不必汗出霡霂,沐浴后不得触风冷。新沐发讫,勿当风,勿湿萦结,勿湿头卧……饥忌浴,饱忌沐,沐讫须进少许食饮,乃出。”指出洗头后要避免吹风,不要湿着头发睡觉,也不要在头发未干时外出等。这些在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选自《字缘中医》 主编:任宏丽彭卫华 副主编:薛辉颜彦 (陵游半夏忘忧) 任宏丽彭卫华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y/2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洗发水,古人是用什么洗头的
- 下一篇文章: 可兽医蛋鸡肝出血病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