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白癜风注意事项 http://m.39.net/pf/a_4634171.html

圆运动六经辨证终于迎来了第三季。

年06月15日晚19:00,医院经典科医院经典科邓贤斌教授线上授课,题目——圆运动六经辨证与脏腑系统的衍化。

邓贤斌,教授,医院经典病房医疗组组长,擅长经方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高质量指导全医院经典病房建设。目前医院经典病房学术指导老师、医院经典病房学术指导老师、医院经方传承工作室顾问、医院绍兴分院经典病房学术指导老师。

圆运动理论可视为起源于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八卦,而在《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的理论中观察到圆运动规律,到张仲景六经辨证中三阴三阳也包含着圆运动的规律,直至清代的黄元御及彭子益将其完善,总结及撰写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正式提出“圆运动”一词。

圆运动理论内容的雏型,与《周易》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八卦有密切的关联。黄元御根据《河图》以十之数合五方及五行,以五行的阴阳属性而构思圆运动理论,并以五行为其圆运动理论的核心基础。至于先后天八卦,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在后天八卦中可以看出天地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及冬藏,以至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与运行有圆运动的规律在其中。

六经的实质落实在脏腑经络,以及其气化和开合枢,当中都包括了圆运动的规律,尤其是六经之中的开合枢圆运动规律,以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以六经的开合枢形成了六经及脏腑的圆运动规律。到了清代黄元御,其著作《四圣心源》中记载他对圆运动理论的详细论述,以脾土为中心的五脏圆运动理论已渐成形。

六气圆运动规律。在天为六气,在地为五行,六经之病为一气之偏见,不病则不见。《伤寒论》中六经病都与六气相关,太阳则病火,阳明病燥,少阳病暑,太阴病湿,少阴病寒,厥阴病风。

十二经圆运动规律。手三阴经主收降,与手三阳之升互相配合;足三阳经主收降,与足三阴经之升互相配合,如此手足十二经表里间升降互相配合,形成一圆运动。

太阳主阳气在三阳之释放,阳明主阳气之敛降,少阳主三阳运行的枢机;太阴主开,收纳三阳的阳气入三阴,少阴主藏主枢机,将阳气带到厥阴后再准备升发出三阳。六经开合枢的阳气升降出入明显地与五行圆运动规律相同,故此六经开合枢体现了圆运动的规律。

人体本应是水火互根,水火在人体透过五脏升降出入,形成水火在人体运行的圆运动规律。“气不离水,水不离气”,水液在圆运动五脏中的运行依靠着阳气的作用,其气化的规律与五脏圆运动的规律彼此相合。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规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对四季的描述,是天地阴阳变化的具体反映。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的规律基本上与六行六气圆运动的规律互相吻合,阳气的运行仍旧是春木升、夏火浮、秋金降、肾水藏、土居中寄于四时、相火与秋金同降于水中。

太阳主开,主宰三阳从内而外释放阳气,敷布阳气于肌表,为阳气最顶盛之时,是阳气圆运动的最顶端。太阳病从开合枢圆运动的角度分析,是外邪侵犯影响到太阳阳气开机不及,所以以麻黄、桂枝等温散的中药开提阳气,驱散外邪,恢复太阳阳气开机。以脏腑圆运动的角度分析,是外邪犯肺,影响肺主表卫外的功能。另一方面,若太阳阳气开机不足,太阳寒水则为死水,无法在全身流动,故以桂枝温太阳,气化水液,配以茯苓、泽泻、猪苓、白木去死水。因此太阳病的病机在圆运动的角度分析,其病机为太阳阳气开机不足,太阳体表经络及膀胱腑受邪,肺主表卫外的功能失效,太阳寒水气化不利。正因为如此,太阳病最常用的药是桂枝,其次是麻黄,而太阳坏病最常用的药也是桂枝,其次是茯苓。

少阳为三阳之枢机,无论是太阳的开与阳明的合都与少阳枢机有关,而且三阳入三阴,或三阴出三阳之道路,也与少阳相关。在人体阳气及五脏的圆运动中,少阳内应肝木,为圆运动左旋向上之动力,为阳气从阴出阳的释放之时。

少阳病的病位为半表半里,阳气相对较弱,在圆运动中来看阳气正在升发及释放当中,因外邪侵犯少阳而使阳气郁滞,与邪相争则寒热往来,气机郁滞则化热伤津,出现口苦咽干之症,以及与肝胆经络相关的胸胁苦满之症。肝木在圆运动的上升,需要中土的配合。当肝木气机郁滞,火热上冲,影响脾升胃降,则可出则胃气失降的干呕之症,以及嘿嘿不欲食的脾气郁滞之症。从少阳病的治疗方面看,少阳病最常用是药是柴胡,其次是黄芩。柴胡有推陈致新的功效,可理解为驱除一切使肝胃气机枢转失调的邪气。

对少阳病无论怎么样,它最容易出现的就是重火化。决定了它火化的程度大概怎么样。例如我们是上牙,它是小牙,那它火化时候一般热化的不会太虚。所以那些得少阳病的人会怎么样一个状态?慌慌张张的,心神不宁的,疑神疑鬼的发烧也是一样,一直发一直不发,不会那种持续高热不退的。

我们中医强调人是一个整体,譬如我们举个例子,当你得了一个太阳病之后,也就是当你太阳受邪之后,它除了太阳本身有病变之外,最容易累积的就是少阳,在经络里面,它们相互表里,也就是说它的含热可以固化。太阳寒水,那这只是短期内治标的,短期内治疗不痛不孕可能会比较好用。葛根汤或葛根加附子汤或者葛根加附子加茯苓。但是你如果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你要怎么样把阳气固好那就养阳补肾。

阳明为合,阳明承接了太阳和少阳的阳气,将阳气收敛入阴。阳明内应肺金胃肠,为圆运动右旋向下之动力,故阳气收敛潜降、胃肠腑气的通调,以至肺气的肃降,均与阳明主合相关。阳明病是以阳明经与其相关脏腑的病证,其病机是胃家实,当中包括阳明热盛及肠中燥屎相结使阳明的敛降失调。从圆运动病理的角度分析,阳明合机失降,一则是有形邪气阻碍通降的道路,另一则是无形邪气阻碍合机的运作。在阳明病的治疗方面,最常用的中药是大黄,其次是厚朴和枳实,这些都是攻下及通降阳明胃肠的药,目的是清解邪热,收降阳气为主,方药主要是白虎汤及承气汤。

太阴主开,使阳气入内,起到收藏万物,运化水谷及中轴升降的作用。太阴在圆运动的枢转中为中土,是阳气收纳入三阴之最初阶段,就如太阳刚完成下山而入黑之时。在天地中万物太阴为湿土,其土是封藏水液是要素,使水土合德,万物才得以发芽及生长。太阴开则阳气入,是三阴对外的门户,是潜降阳气的必然通道,为后世火神派温潜法的理论基础。太阴的病为脾虚,因病已进入三阴,为阳气不足而为病。从阳气开合枢的圆运动看,太阴主收纳阳气,另一方面从五脏圆运动看,脾主升清,故太阴脾土具收纳和上升的双重功效。如果太阴脾土不能纳阳气,脾土则失去动力而不升,同时不能运化水谷失职,以及不能升清散精。五行中火生土,此土可视为肾火生脾土,肾阳充则脾阳充足,这样才能运化水谷,升清散精。由此可见,太阴脾与少阴肾在三阴病中的密切关系,脾开则肾藏,肾火充则脾土生,故治疗太阴脾以四逆类方治疗。

少阴主肾,为封藏之本,为三阴之枢,同时为水火之枢。少阴肾为阳气收藏之所,亦为肾水之地,故同主水火之封藏。从圆运动规律分析,阳气由太阴开始收纳,到少阴肾的封藏及枢转,之后才到厥阴的合机。少阴病可分为寒化及热化两个方面,少阴寒化证则少阴君火不明,整个阳气上升的圆运动不足;少阴热化证则为少阴肾水不足,心火亢盛,整个水液上升的圆运动不足,欲睡而不能睡的昏沉状态。从圆运动分析,少阴寒化症为整个圆运动阳气动力的不足,少阴肾阳无法蒸腾肾水上行,同时无法温脾而使脾的枢转失调,从而出现脉微自利的症状,故以附子温肾阳,干姜温脾阳,炙甘草守中阳。在少阴热化症方面,少阴主君心及肾水,故肾水不足,则心火亢盛。治疗时一方面以黄芩及黄连泻心火,另一方面以阿胶及芍药柔肝养肝,因肝木缺乏肾水而变得枯燥,同时防止风火上炎加重心火。

厥阴主三阴之合,为三阴阴气盛衰消长的极点,为阴尽阳生之时,从圆运动规律分析,厥阴承接太少二阴之阳气,为三阴阳气出三阳作准备。厥阴病可以大致分为“热厥”和“寒厥”两个方面。从圆运动的角度分析,厥阴与肝相关,厥阴肝为圆运动左旋向上的动力,而肝体阴而用阳,需有充足的肝血及温度去温养肝体,从而才有肝之用。“寒厥”就是肝体的血及温度不足,又可称为血虚寒凝,故仲景以当归四逆汤为寒厥之主方,以当归温养肝血,桂枝温肝阳,白芍敛肝血,细辛去寒凝等等。当升发太过,一方面容易出现热证,另一方面影响到阳明右降及其合机的运行,就出现”寒厥”,可考虑寒热并用,以乌梅丸作治疗。

孔子讲:“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八卦的出现,既有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仔细的、认真的观察,同时也从河图和洛书中找到了灵感和启发。

河图、洛书的真正图形出现于宋代。宋代有个著名的道教授学者叫陈抟,河图、洛书就是出自他手。这个图形出来以后,引起不少争议。大多数学者都赞成孔子说的这句话,承认河图、洛书的存在以及它对《周易》产生的影响,但也有学者不同意,像欧阳修,他就说河图、洛书是多年以后才出来的,怎么能说在《周易》前边呢?《周易》里边不是已经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了吗,为什么还要出一个图呢?这个争论从宋代一直到近代。年,安徽出土了汉代武候的一个盘,上面刻的就是洛书图形,从而证明了河图、洛书绝对不是宋人杜撰出来的。

洛书显示了一个圆图,河图出现的是一个方图,方和圆是中国文化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天圆地方,不是说天是一个大圆盖,地是一个大方块,在中国文化中作为圆来表示的,是循环无端,不断运行着的一个空间,所以洛书表示的是空间。一切可以测定的,叫做“方”,不管你有多大,不管地球是圆的还是什么形状的,只要能够测出边界,就是“方”。洛书这个圆表现了天地之气的运动规律,河图这个五行表现了这个运动规律在可勘测的地面上所体现出来的规律。

五行为什么叫“五行”?行者,行阴阳之气也。五行中蕴涵着阴阳之气。在河图中,白圈代表阳,黑圈代表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是一个阳,六个阴。“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是七个阳,两个阴。“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是三个阳,八个阴。中间是五个阳,十个阴。河图形象地说明了阴阳气在物质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坎”卦“”,外边是阴,里边是阳。中间的“一”就是“天一生水”的“一”。就是因为五行这种有形质的东西里面反映着阴阳之气,所以荀子才说,“水火者有气而无生”,它有阴阳气的存在,但没有构成生命。

河图、洛书体现了阴阳的“圆”运动

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步,十进制,从0到10(由于0代表虚无,首先把0去掉),单数:1、3、5、7、9,双数:2、4、6、8、10.

第二步,把属于“二位数”的10拿掉,剩下就是就是“一位数”,单数依然:1、3、5、7、9,双数只剩2、4、6、8.

第三步,掐掉头尾的0和10,我们就发现单数和双数的“量”不对应了。

所以,从1到9,把最中间的5放在中央,剩下的单数:1、3、7、9,双数:2、4、6、8.

第四步,我们先推演河图:

把单数作为阳数,双数作为阴数。

画一个圆,5恒定居中,

把这个圆按顺时针方向分出“下、左、上、右”这四个“点”,

分布阳数:下1,左3,上7,右9

分布阴数:上2,右4,下6,左8

为什么这样排列?

下为1,阳的起点;与之相呼应,则上为2,阴的起点。

右为9,阳的最盛;与之相呼应,则左为8,阴的最盛。

顺时针方向阴阳渐长渐盛,而后汇聚在中,归于5,形成大圆满10,再重新分化到彼此的起点,如环无端。

第五步,接下来,我们推演洛书:

画一个圆,5依然是恒定居中。

以上下作为极点,放置阳数最大最小两个极点。下为阳最小,1;上为阳最大,9.

顺时针转动,左为3,从1到3体现阳的渐长;

顺时针转动,右为7,从9到7体现阳的渐弱。

继续再顺时针转动,阳最盛的时候也就是阴初生(最弱)的时候,所以右上角是阴最小,2

同理,顺时针转动,阳最弱(初升)的时候也就是阴最盛的时候,所以左下角是阴最大,8

顺时针转动,右下角放置阴数6,从6到8,体现阴渐长;

顺时针转动,左上角放置阴数4,从4到2,体现阴渐衰。

为何4和6不对换位置?因为洛书是以阳气为核心的,对比河图,洛书的中央只有5而没有10,所以阳数9的两边都要放置最弱的两个阴数4和2;而相对应,阳数1的两边就都放置了最盛的两个阴数6和8。

河图、洛书就是阴阳进行“圆”运动的两种模式,就是阴阳变化的体现。

邓教授通过系列精彩的授课,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我们还需要慢慢消化吸收。回归经典,以经方为主导的中医治疗,已经是我们经典科治病求本的主要方向。

作者

张亚萍

医学硕士、中医经典科医生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作者个人理解

仅用于交流学习,若侵权联系删除)

医院中医经典科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p/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