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3854.html

充分体现了中医外病内治、内病外治、上病下治、下病上取。全身一盘棋的整体观念。中医内科方药体系大体可分成下列几大系统:麻黄桂枝系、柴胡系、白虎承气汤系、四君四物系、六味地黄系等。

1

麻黄桂枝系

本系方剂皆出自《伤寒论》、《金贵要略》,其主方麻黄汤、桂枝汤原为外感风寒之主方,但通过各种加减化裁,变化出一个庞大的方剂体系,不仅治疗外感有效,同时在治疗各种内伤病方面也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1.麻黄汤类方:

①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水煎服用,治疗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脉浮而紧的风寒表证。

近人通过大量临床资料及试验证明,此方对感冒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证明古人所谓风寒表证,大体上就是西医所说的病毒性上感。

②此方加生石膏,为大青龙汤,主治头痛,身痛,发热恶寒,恶寒口渴,烦躁,脉浮紧,此为表实兼有里热,即风寒表证入里化热之主方。

近人用此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恒有疗效,如加银花、连翘、公英、败酱等清热解毒药则疗效更确切。

③大青龙汤去桂枝、姜、枣,名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中医谓此方适应烦、喘、渴、咳四大证。

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此方适合于一切支气管、肺部之感染,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以及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之肺不感染。

④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名越婢汤,主治分水,一身体悉肿。

近人经验可治疗急、慢性肾炎及各种内分泌性浮肿。

⑤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治疗风寒咳嗽及喘息。

⑥麻黄汤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疗各种风湿疼痛。

⑦麻黄汤去桂枝、姜枣加薏苡仁,名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治疗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普所剧者。

⑧麻黄附子细辛汤,乃阳虚感寒之主方,可治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沉细。

近人认为此方对一切病毒性上感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合于体质素虚、血压偏低的上感,另外对病窦综合征亦有一定疗效。

⑨上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作用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同,但解表寒之力较弱。

1.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号称“群方之冠”,方出《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主治头痛,发热恶寒,有汗,脉浮紧,此为风寒表虚证,即现代之伤风感冒类。此方之主要运用不在治疗伤风感冒,而在通过加减化裁,治疗一系列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诸多内伤病证。

①此方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让,治风寒喘息。

②此方加葛根,名葛根汤,治分喊表虚兼项背强几几。

③此方去芍药,名桂枝去芍药汤,治表虚兼脉促而胸满者。

④此方加附子,名桂枝附子汤,治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另外,还有三组方药在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大,疗效亦确切,通常将其视为桂枝汤类方。

①苓桂术甘汤类方

a.(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起即头眩,身为振振摇,此为脾虚痰饮证。

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可能包括心脏病、心衰、胃肠功能紊乱等。

b.此方去桂枝加干姜,名肾着汤,治寒湿所伤,腰部冷痛。

c.此方白术,加大枣,名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脐下悸,欲作奔豚。

d.此方去白术加黄芪,防己,名防己茯苓汤,治皮水,四肢肿,水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e.此方去白术加生姜,名茯苓甘草汤,治伤寒,汗出不渴。

②五苓散类方

a.五苓散:由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等药组成,主治外感风寒、内聚水湿之证。主要临床用来治疗头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水肿身重等。

以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此方可适用于所有浮肿患者,包括心性浮肿、肝性浮肿、肾性浮肿等。

b.此方去桂枝,名四苓散,主治水肿,又治内伤饮食,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少腹作胀。

c.此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d.此方去桂枝、泽泻,名猪苓散,治病在膈上,呕吐思饮者。

e.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治小便不利。

f.加苍术,名苍术五苓散,治寒湿。

g.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h.家生石膏、滑石、含水石,名桂苓甘露饮,清六腑之热。

l.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合四君子,亦名春泽汤,均可治疗无病而渴或病差而渴。

2

柴胡系

本系方剂大多出自《伤寒论》、《金贵要略》,其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均属中药和解剂范畴。

1.柴胡汤类方

①小柴胡汤:

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由柴、芩、参、草、姜、夏、枣等七味药物组成,主治少阳证,即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苔薄白。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与亚急性、慢性炎症之全身反应性临床表现相类同,因此人们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肝炎、胰腺炎、胸膜炎、盆腔炎、关节炎、胃炎、肠炎之亚急性、慢性过程,经常取得满意疗效。本方通过多变的加减法,对其他疾病之对症治疗亦能得心应手。

加减: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党参,加瓜蒌;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胁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外有微热而不渴,去党参,加桂枝;咳嗽者,去党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②柴胡桂枝汤:

为小柴胡汤加桂枝,主治太少合证,即小柴胡汤证和桂枝汤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头痛,发热恶寒等症。

③大柴胡汤:

为小柴胡汤去党参,加枳实,大黄,白芍,主治少阳阳明合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郁郁微烦,心下痞鞭,腹满而痛,大便燥结,舌苔黄厚燥,脉弦有力。

④复方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加川楝子,元胡,木香,公英,可治疗急性胆囊炎、溃疡病穿孔等。

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为小柴胡汤加茯苓、铅丹、桂枝、大黄、生龙骨、生牡蛎,主治三阳合证,神浮阳越,临床主要表现为“伤寒***日,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

⑥柴胡陷胸汤:

为小柴胡汤加瓜蒌、黄连、枳实,治疗往来寒热,胸膈饱闷,按之则痛,口苦苔黄。

⑦柴平汤:

即小柴胡汤加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治肝气郁结,胸胁疼痛。

⑧柴胡加芒硝汤:

即小柴胡汤加芒硝,治“伤寒十三日,腹满谵语者”。

⑨柴胡桂枝干姜汤:

为小柴胡汤去半夏、姜、枣,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蛎,治胸胁满而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2.四逆散类方

①四逆散:

为本类方之代表方剂,为调和肝脾、和解内外之主方,该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伤寒论》谓此方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

说明此方可治疗由于全身各系统之疾病引起之四肢逆冷。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上述主治可归纳为调节内外,其意在使内外之阴阳调和,四肢逆冷乃解。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为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手足逆冷,这种植物神经功能之紊乱可由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引致。

另外,四逆散尚可调和肝脾。所谓调和肝脾,即治疗肝胃不。肝胃不和的实质是肝木克土,临床表现为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胁胀满。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可治疗慢性胃部疾患和慢性肝脏疾患。

②柴胡疏肝散:

为四逆散加川芎、香附,是肝郁胁痛的首选方,适应一切肝病之肝痛。

3.逍遥散类方

①逍遥散(《合剂局方》)为此类方剂之代表方,

由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柴胡煨,薄荷组成,为主治肝郁脾虚之主方。临床适应证为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胁苦满,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体乏无力。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适应慢性肝病,胃病,胆囊及胆道疾患。

另外,依据肝主冲任的理论,此方是中医调经之主方,适应于月经提前、错后、不定期。

又依据肝开窍于目的理论,此方为中医治疗眼疾之主方,适应视网膜、球后视神经疾患等。

②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主治肝郁火旺之证。

③黑逍遥散:

(《医略六书·女科指要》),为逍遥散加熟地,增加滋阴补血之力,主治肝郁脾虚、气血亏损。

④抑肝散:

逍遥散去白芍、白术,加川芎、苍术、钩藤,主治肝郁燥烦,夜寐不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p/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