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是利水通淋除濕的良藥,而藥性歌擴中還言其多服損腎,這要作何理解呢?下面來淺析一下。

這裡所說的“損”既不是損害,更不是損傷。而儘儘是指一種虛耗。在中醫的理論中,五液是歸五臟統轄的。那麼尿就是每天人體排洩最大的“水”了。正常情況下過多的排尿都是對腎的氣化功能、膀胱司開合能力的虛耗;而病態情況下呢?這種虛耗的意義就不言而喻了。

在經典記載中,一味中藥內服治病的單方很少,大部分為外用。內服普遍使用的都是“四方齊聚”即“君臣佐使”的共同作用。估計從龔老先生所處的那個時代開始,“一味中藥泡水喝”能治病的庸醫就已經有了。我不否認在個別情況下,一味中藥泡水喝也能起到一些治療的作用,但就豬苓而言,一味單用的作用肯定有限!我個人妄自揣測,龔老先生的“多用損腎”一定是在警告那些“泡水大夫”!因為懂得君臣佐使、並合理搭配、準確辯證的郎中於臨證中即便用豬苓量大時長,“損腎”的可能也相當有限!所以如果不是針對“泡水大夫”而是提醒真正的國醫郎中,那龔老先生的這句歌訣就顯得有些畫蛇添足了,因為組方的意義除了我們所知道的、要起到的作用之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糾正甚至消弭藥物的偏性(副總用)。

衛、營,簡單的說就是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礎物質。因此,從中醫理論的角度看,人之為病,無非氣血,氣血調和則百病不生。而從陰陽的角度說呢,氣為陽,血為陰。氣雖無形,卻無處不在,運動是它的本質特征;那麼血呢,有形也看得見,雖然常隨氣(也推動氣的)運動,但它的特征又是相對靜止的。所以《瀕湖脈學》中說“營者陰血,衛者陽氣,營行脈中,衛行脈外。”這個“脈中”就充分說明了“營”相對靜止的特征!它不能恣意亂竄,是規範性的運動。氣可以無處不在,而血就只能呆在它指定的位置!這個特征也同樣存在于天地自然之中。就我們生存的星球而言,外部包裹著大氣,內部又充滿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它們無形、卻無處不在;但是山川河流卻有它們幾近固定的位置。人類異想天開的移山填海、毀伐創造於天地自然,就如同六淫之氣於人體一樣,都是致病的始作俑者!所謂厄爾尼諾就是地球在發燒;洪水泛濫就是地球的血不歸經!所以天地和暢,六淫抑制。氣血和暢,人壽天年。

本文為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赞赏

长按







































澶嶆柟鐧借姺閰婁环鏍?
璐甸槼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p/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