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酷暑,记者走进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村前溪水潺潺,村后群山环抱,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秦岭里的“桃花源”。“自从建起江山景区后,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大伙收入增加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刚一进村子,村民李安哲就高兴地对记者讲起江山村的变化。地处秦岭腹地的江山村,生态环境优美,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4.4%,堪称天然氧吧。然而,由于耕地面积仅有亩,加之没有致富产业,江山村一直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全村户中贫困户达户。周江宝家就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不过,周江宝脑子灵活,人勤快。一次,汉中市留坝县有个朋友给他介绍种猪苓,他过去考察后,感觉市场前景不错,就买了40公斤种子。虽然江山村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可林地面积却达1.7万亩。此外,江山村海拔高、空气好,非常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周江宝第一年试种的猪苓,长得特别好。试种成功,让周江宝一下子有了信心。于是,他打算扩大规模。年,共青团商洛市委扶贫干部了解到周江宝种猪苓缺资金,便联系银行给他提供了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猪苓最高1公斤可卖到多元,虽说种植前期投资较大,但收益十分可观。”周江宝说,他赶上了猪苓价格上涨的“快车”,到年,累计收入近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截至年年底,江山村猪苓种植户已达80多户,占全村人口的40%,每户最少年收入多元。靠着种猪苓,周江宝不仅脱了贫,而且在群众中威望越来越高,先后当选江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党支部书记。然而,猪苓种植巨大的经济效益背后,却是对当地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种猪苓需要木材作原料,1亩猪苓就需要耗费10立方米的木材。虽然江山村森林植被丰富,但全村种植户加起来每年要砍伐几百立方米的树木,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周江宝说,“与此同时,为了脱贫增收,许多村民还办起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养鸡、养猪场。可问题随之而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直接影响了村里的环境卫生。”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秦岭生态环境集中整治的深入推进,如何既保护绿水青山,又能让群众致富增收?转型,成为江山村唯一的出路。自年以来,借助商州区打造江山景区这一契机,按照“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乡风美、村居美、庭院美”的总要求,江山村号召村民放弃破坏森林资源的猪苓种植,取缔了污染环境的养殖业,并实施道路改扩建及绿化美化,积极开展乡村卫生环境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年,江山村实现整体脱贫。宽阔的旅游公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房屋错落有致,家家门前有绿,户户转角有花……如今,村里环境美了,不仅让村民们笑逐颜开,也吸引了许多在外“闯荡”的游子纷纷回乡创业。“自江山景区7月16日正式开园以来,游客越来越多。”虽然已经过了中午,但云峰农家乐的后厨依然很忙碌,老板李海峰一边挥动着手中的炒勺一边说。在北京打工近20年的李海峰,很早就和媳妇合计着回村发展。“在外打工虽然收入高,但是花销也大,而且照顾不上老人。眼看着家乡环境越来越好,我也坐不住了,便瞅准商机回家办起了农家乐。”李海峰高兴地说。“每户农家乐都要经过严格验收,才能营业。为了避免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景区统一规划建成了污水排放管网,还定期检查油烟排放设备。”周江宝告诉记者,全村共开办农家乐38家,目前已有8户通过验收。随着旅游人数的逐渐增多,剩余的农家乐将加快整改步伐,达到要求后陆续开业。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江山景区的带动下,江山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办起了农家乐、乡村民宿、小吃摊点。同时,许多没有经营条件的村民还选择到景区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依托秀丽的江山景区和“山、水、林、田、院”浑然一体的优势,江山村着力打造了秦岭人家、村落民居、田园花海、水上乐园等旅游休闲项目,形成一幅“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乡村新画卷。临别时,周江宝热情地发出邀请:“希望更多的朋友来我们这处秦岭深处的‘桃花源’一探究竟。”(记者李艳屈荔鹏)

来源:陕西日报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陕西产生首位5G商用手机用户

监制:孙文生

审核:任虎鹏

责编:范琼

编辑:赵志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yy/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