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猪苓别称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植物猪苓的菌核,有利小便、渗湿、抗癌等作用,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北、山西、陕西河南、辽宁、吉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省均产,

一、生长特性

猪苓喜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萌坡熟地在地面下5厘米温度8~9℃时开始生长,15~20℃时生长最适,25~30℃菌丝停止生长,进入短期休眠或者长出子实体,度过不良环境以孢子繁衍生息。秋末冬初,地面下5厘米,温度低于8℃又进入冬季休眠期。一年中4~6月和9~10月为猪苓菌丝的活跃生长期。

二、栽培备料

猪苓种植选择栎类,桦树,槭树,枫树、赤杨、桑、柳等多种材质坚硬的阔叶树木锻,直径10厘米左右,锯成长60厘米,晾晒10~15天,使含水量70%左右,然后将其每隔3~5厘米,按品字形打三行孔,将猪苓菌种塞满孔内。

三、选地整地

猪苓种植应选择湿润,通透性能良好,土壤含水量30~50%微酸性的砂质壤土。坡向以西南或西北向的二阳坡为好,坡度在20~30度之间。地选好后,顺坡挖窖培育,窖深50厘米,长和宽各70厘米。

四、栽培时间

猪苓的栽培时间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五、栽培方法

将窖底挖松7~10厘米,放入1/3的腐殖质土,整平后,铺一层浸湿的干柞叶,将猪苓菌棒平放在树叶上,间距6~10厘米。棒与棒之间放一些蜜环菌枝,然后将蜜环菌栽培种撒在树叶树枝上。将小猪苓紧贴在蜜环菌棒旁。然后填充腐殖土,轻轻压紧,不留空隙,松紧适度,不要压得太实。最后,覆盖细土10~15厘米,窖顶盖枯枝落叶,稍高出地面,使呈龟背形,以利排水。

六、栽后管理

猪苓培育不施肥、不除草,让其保持野生状态,但要经常保持窖土适当湿润,防止人畜践踏和鼠害。也不要任意翻看,以免破坏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

七、采收加工

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用麻袋或竹箩装,放干燥处保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yy/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