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zhú)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傅青主男科》记载:腰痛,凡痛而不止者,肾经之病,乃脾湿故也,方用白术四两,苡仁三两,芡实二两,水六碗,煎一碗,顿饮之。此方治梦遗之病亦甚效。

所以见遗精,不能一味去涩收,有些属于体内湿气重的败精浊血,排出去属于人体自救行为。

有的人腰痛,表现为早晨醒来后,腰僵硬困重,活动后减轻,这便是寒湿停聚腰部,阻滞经络,不通则痛,舌头伸出来一般是胖大,苔白腻,此时我们一般会给他用上肾着汤,即是任之堂药对里面的腰湿四药:炒白术50克、茯苓40克、干姜30克、炙甘草10克。

《医学实在易》认为“白术能利腰脐间之死血,凡腰痛诸药罔效者,用白术两许,少佐它药,一服如神”,“利腰脐间血”可理解为健脾祛湿,湿去则血自行。

(点击可收看视频)

  这也是《金匮要略》中有一方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治疗寒湿引起的水肿,其临床表现为“身体重,腰中冷,如生水中,形如水状……腹重如带五千钱”。用甘草、干姜以温中,茯苓、白术健脾化湿,以达燠土以制水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寒湿带下、妊娠水肿、腰椎间不利皆可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白术又是妇科常用药。

张锡纯先生有用白术治疗脾虚引起的腹泻。一妇人年三十许,泄泻半载,百药不效,脉像濡弱,右关尤甚,知其脾胃虚也,用生白术轧细焙熟,再用枣肉六两,和为小饼,炉上炙干,当点心服之,细细嚼咽,未尽剂而愈。

小孩子经常流口水,叫做解颐,为脾虚原因,可以用白术10~30克,煎水,缓缓饮之,每每有效果。

  《傅青主女科》中也常常用白术治疗带下、浮肿之类,方用补中益气加减,取健脾升阳除湿之效。因此,在治疗腰痛时不可一想便是肾虚,对于腰部不利,或水肿,或冷,或下肢

 李时珍曾经用白术煎汤漱口,治疗牙齿长得过快,中医上称为髓溢症,齿为肾之余气所化生,土能制水。对于骨刺病、骨质增生,也类似肾水不固导致髓溢现象,也可以用培土制水的方法。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有一少年,饮饱食伤胃,平时又忧劳思虑伤了脾,心为火,土为脾,脾虚子病及母伤了心气,所以脾胃病很容易引发心脏病。这对现代人的作息习惯也可以作为警示。这个少年以后就常服用炒白术,最后脾胃得健,心气得养而痊愈。

 

古人称,常吃参苓白术散,可以羽化升仙。参苓白术丸主要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等组成。参苓白术丸的功效:健脾益气、利湿止泻。参苓白术丸组方中人参、白术、扁豆等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功能,白术、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湿,减少腹泻次数。参苓白术丸的其他成分例如山药、砂仁均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薏苡仁还具有利湿的作用,对人参、白术、茯苓起到辅助的作用,疗效更佳。参苓白术丸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身体消瘦,脘腹胀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症。

对于口腔溃疡,久不收口的,用黄芪、白术也可以减轻症状,减少复发,因为白术可以疗死肌,促进伤口愈合。

治疗面部痤疮,形成的痘印,皮肤凹凸不平,重用白术,补脾以生肌肉。治疗手部湿疹,抓破皮,伤口不易收口,也重用白术,培土以生金,肺主皮毛,使肉能养皮。治疗寒湿腰痛,更是要重用白术,取白术能燥湿健脾,湿邪化开,腰部湿邪就减轻了。白术治疗脾湿不伤正气,还能补脾养脾。《黄帝内经》上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升清、散精,脾虚则体内水湿不能代谢出去,脚气、湿气、寒湿腰痛、痰湿咳嗽都要从脾论治,取脾能胜湿之意。

所以治病必求其源,中医的辨证论治,不是辨病论治,中医高手就是抓住疾病的“证型”,就可以用药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jd/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