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猪苓“利水道,除湿气”,诸药能除湿者,无出其右。

现代人说到养生,每每都会提到除湿气。

湿邪因其具有粘滞难除的特性,所以人们常说“一湿百病生”。

生活中人们为了除湿也可以说是煞费心机,或是拔罐除湿、或是喝养生茶除湿,但是很多时间成效甚小。

其实在中医里面还有很多不被我们众人熟知的除湿良药,说到茯苓,可能大家会比较熟悉。

作为健脾祛湿的药物,除了临床用药,我们也会把茯苓用来煲汤做食疗。

茯苓

但其实有另外一味药,祛湿的力量比茯苓还要强,但它却不被大家所熟知,且在实际运用中它的使用频率也远不如茯苓,它就是猪苓。

和茯苓一样,猪苓的药材来源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来自于多孔菌科的真菌猪苓。

真菌作为食物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几率比较高,但其实也有部分中药是来自于真菌,如马勃、灵芝等等。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为什么叫猪苓呢?

因为猪苓呈团块状,从外观上看非常像散落在地上猪的干燥大便一样不规则,外面是黑的,里面是白的。

猪苓的功效很简单,就是利水渗湿,但是利水之功较茯苓强大,常与茯苓配伍使用,可简写成二苓。

猪苓可治疗脾虚水肿、小便不利,常配伍茯苓、白术使用。水湿泄泻常配伍苍术、厚朴、茯苓,阴虚有热小便不利、淋浊,常常配伍泽泻、滑石、阿胶。

因此猪苓运用的范围也就是各种水湿导致的病症。

身体各部分的水肿,妇人带下过多,小便不利难解,湿气困阻脾胃导致的泄泻都可以使用猪苓,只要是由于水湿泛滥导致的疾患,无论全身上下,猪苓都有良好的渗湿作用。

而根据药理研究,猪苓有明显的利尿效果,这也证明了中医认为的利水渗湿功效。

猪苓还能明显抑制膀胱化学致癌,且它的主要成分猪苓多糖能抗诱变,对多种肿瘤细胞都有抑制的作用,可以增加吞噬细胞在人体内的吞噬能力,抑制病毒的活性,还可以加速免疫细胞的再生。

通常服用后,可以明显改善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许多常见疾病的发生。

除此以外,猪苓还有保肝、抗菌的作用,所以在现代运用中,猪苓还能用于肾炎水肿、风心病水肿、急性尿潴留、病毒性肝炎、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虽然猪苓利水渗湿疗效显著,且还有比较多的现代药理作用,但在中医使用中它的频率却远远低于茯苓,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猪苓的原料获取相对于茯苓更稀缺,因此药材的价格就会比较昂贵,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成本,往往会优先选择茯苓。

二是因为猪苓相比于茯苓只能利水,而没有直接的健脾作用,所以医者更喜欢使用茯苓来健脾。

由于渗湿力量较强,所以没有水湿的患者应禁用猪苓,否则有出现亡津液的风险,且也不推荐将猪苓作为日常食疗来食用。

最后,我们将茯苓和猪苓做一比较:

两者均可利水渗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其中茯苓利水之功比较和缓,又可健脾、宁心,而猪苓利水之功比较强,无补益之功。

茯苓和猪苓这两味药常配伍使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要注意区别使用。

猪苓泡水喝比较适合中老年人,能够起到很好的抗寒祛湿作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

《神农本草经》之中介绍的猪苓的时间就说此物最能“利水道、除内湿”,而后历代的医者对猪苓的除湿利水之效也是颇为认可的。

食疗推荐:玉米须猪苓牛肉汤

给大家推荐两味简单好上手的中药食疗:

猪苓汤

构成:猪苓、薏苡仁、泽泻、阿胶糕、长石。

使用量:猪苓(削皮)、薏苡仁、泽泻、阿胶糕、长石(碎)各10g。

使用方法: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两升,去滓,内阿胶糕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当代使用方法:水煎服,阿胶糕分二次烊化。

功效: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女性的补品,可以起到滋阴养阴、美容养颜的功效。

猪苓粥

猪苓粥粥方组成:猪苓10克,大米克,白糖少许。

煮制方法:将猪苓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利水渗湿。

适应症: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

直至今日,猪苓在中医里面依旧是一味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除湿良药,甚至可以说在除湿利水之效方面,无出其右者。

END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jd/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