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类方方证学习一一茯苓泽泻汤
茯苓泽泻汤方: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炙)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按〗方后用法说明应为:“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五味,煮取三升,内泽泻”为宜。后下泽泻,魏念庭谓:“服法后煮泽泻,取其阴性以利水,不宜煮之太过也”。其观点仅作参考。 〖方解〗本方是由茯苓甘草汤加倍茯苓用量,又加泽泻、白术而成,即用五苓散去猪苓利水、止渴治其标,又用白术、甘草、生姜温药健胃治其本,胃气恢复则不再停水,使本方大大加强了逐饮利尿的作用,故本方在解表(用桂枝、生姜)的同时大力利水(苓、泽、术),其适应证是胃虚有留饮、呕吐、渴欲饮水而小便不利者。 茯苓泽泻汤方好,汤本于茯苓甘草。加倍茯苓加泽术,呕渴逐水效能保。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20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解读〗胃反,是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胃反病,如见呕吐而渴欲饮水者,可用茯苓泽泻汤治疗。本条论治胃反,较猪苓散证为重,为外邪内饮证而胃气更加虚衰者。 渴欲饮水,不但为饮停,而还因饮停化热,泽泻清热利饮,故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茯苓甘草汤证又见口渴而呕吐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是约略之词。简而言之,胃反为发作性呕吐,有一日发作者,亦有数日发作者,大都由于胃的消化功能差,停食或停水所致。常见于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癌等病。本条所述偏于停水,水停不消,积至相当程度必吐。因呕吐多,全身组织缺少水的营养,故感到口渴,也是本方证的特点。如胃有停饮,不吐但痛,见渴欲饮水者,用本方亦有验。 解读张仲景医学 经方六经类方证 第2版 主编:冯世纶,张长恩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jd/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