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等症状呢?这些都是湿气在捣鬼。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生活条件变好了,吃穿不愁,但是很多人并不健康,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并且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最终容易招致各种难缠的疾病。尤其是现在正值春季,雨水渐多,湿气也重,中医认为湿邪过盛可致病。

湿气对女性的影响尤其大,轻度可能会造成关节疼痛,严重的话,对女性的怀孕生子会有极为复杂的影响。所以发生以上症状以后,一定不要忽视,及时的就医,咨询医生或者相关专家,对湿气重视起来。

湿气分为两种:湿热和湿寒

湿热体质:全身粘滞不爽,手脚出汗、体味较大、怕热,面部易出油、易生粉刺、痘群,而且易急躁发怒,女生白带下量多、色黄异味大

湿寒体质:机体沉重、头重闷胀、起床时痰多、易体肿、多粘汗、腹胀、冬天怕冷、手脚冰凉,口黏发甜、食欲不好

湿气产生的原因:

潮湿阴冷的天气极易加重体内的湿气,使得身体内湿气淤积,从而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有天然的调节功能,有些人因为调节不及时,可能会引起感冒发烧等的小症状;但是有些人因为体质或疾病等原因,容易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从而引起水分排不出去,这就如同洪水溃堤,而脏腑运作也因水患而受阻。如果你长期生活在阴冷潮湿的地方,那么你就要注意了,你身体的湿气可能已经过重了。

湿气的危害:

1.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一到夏秋交替的时候,阴雨天气变多,空气寒冷潮湿,这是关节疼痛的多发时节。

2.月经不调

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让身体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这对于女人来说极为痛苦,对以后的怀孕和生育有很大的影响。

3.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4.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湿气的解决方法:

一: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而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这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

久而久之,湿气积累的越来越多,侵入身体中的器官,引发一系列的重症。因此,增加体育锻炼是势在必行的,每天跑步锻炼,通过运动,使得身体里的湿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发散出来,是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二:三仁汤泡脚,每天泡一泡,再也不烦恼

中医祛除湿气有一个经典的“三仁汤”泡脚,在各个医学经典中都有提及,备受人们信赖。三仁汤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杏仁6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30克、茯苓20、白术9克、猪苓9克、法半夏3克、甘草6克

三:这二“白”熬成汁,早晚喝两口,十年的湿气也排光:

一白:薏米

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适合脾胃虚弱者食用。

薏仁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

薏米祛湿虽好,但性寒,直接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所以,吃之前,可以先将薏米大火快炒,有燥湿的作用。

二白:茯苓

湿气容易伤脾,祛湿,肯定离不开健脾,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而茯苓曾被称为四时神药,因其药性平和,利尿祛湿不伤正气,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在食用茯苓去湿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陈皮,因为陈皮可以健脾,两者结合能够更好的健脾去湿,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这二“白”结合赤小豆、荞麦、淡竹叶等7种药食同源材料制成的茯苓薏米红豆茶,互补有着利尿的作用,湿气重的人,经常用茯苓薏米红豆茶泡水饮用,增加脾脏运化水湿功能,可使人体尿液增加,从而帮助排出堆积已久的湿气,能起到水液运行的平衡,改善湿气重的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cd/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