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猪苓(去皮)9g

茯苓 9g

泽泻 9g

阿胶 9g

滑石(碎)各一两9g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上五味,以水毫升,先煮四物,取毫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毫升,日三服。

泽胶猪茯滑相连,

咳呕心烦渴不眠,

煮好去滓胶后入,

育阴利水法兼全。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者;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以上三条言阳明病误治,连用五个“若”字是说明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阳明病的几种变化情况。

第一节“阳明病……身重”说明阳明病的情况。这里的“脉浮而紧”如孤立起来看,则是太阳表证的脉象,但和“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联系起来看,就成为阳明病可能出现的脉象了。阳明热盛于外,则脉浮,邪将成实,则脉紧;热炎于上,则咽燥口苦,热蕴于内将成实,则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表明里热蕴蒸而无表证;身重是里热蕴蒸伤气的现象。

第二节“若发汗……反谵语”是说如误认为表证而用辛温发汗,必动热伤津,出现烦躁昏乱,甚至热结为实而谵语的证候。

第三节“若加温针……不得眠”是说误用温针发汗,发热助热,热扰心神,则可能出现心烦躁恐惧不得眠的情况。

第四节“若下之……栀子豉汤主之”是说原本热而不实宜清不宜下,如误下是药过病所,不仅热邪不除,反使胃气受伤,热邪乘虚郁于胸膈,出现心中懊憹的栀子豉汤证。

第五节“若渴欲饮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说阳明病口渴而舌上干燥的,是热盛伤津的白虎加人参汤证。

第六节才讲到猪苓汤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古注认为,脉浮发热,为上焦之热;渴欲饮水,为中焦之热,小便不利,为热结下焦,津液不通,是热盛伤津,津伤而又兼蓄水的证候,故用猪苓汤,育阴利水治疗。

主症: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脉浮,舌质红,苔薄黄。副症:心烦不得眠,或咳,或呕,或下利脉细数。本证与五苓散证极似,最大的区别在于本证有虚热见证,如心烦不眠,舌质红,苔薄黄等,而五苓散证则没有。据笔者所知,临床上本证最多见于水肿和单腹胀的患者,以及水肿患者用温阳利水法治疗后,肿消大部,浊水残留,虚热滋生,即属本汤证范围。阴虚生热,水液停聚。本证属于减弱性阴阳失调。在中上二焦,阴小于阳,阳的虚性上升性,引起发热、脉浮、心烦不眠、舌红苔黄等症状。在下焦,阴大于阳,优势的阴的凝聚性、静性引起小便不利,津液停聚等症状。由于津液停聚不能输布,则口渴欲饮。停聚之津液,犯肺则咳,停胃则呕,偏渗大肠则下利。故本证既有津液停聚为病,又有阴虚内热为病,是两种病理层次同时出现的复杂证候。本方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淡渗利水,降低下焦阴的凝聚性、静性;阿胶滋阴润燥,用以增强在上的阴的凝聚性、静性,并相对减弱其阳的虚性上升性。故本方有攻有补,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使浊水去而阴津生,达到平调阴阳的目的。

本文出自郭子光冯显逊编著的《伤寒论汤证新编》

伤寒论——桂枝汤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麻黄汤

伤寒论——太阳病三个表郁轻症方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

伤寒论——葛根汤

伤寒论——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小柴胡汤

伤寒论——大青龙汤

伤寒论——小青龙汤

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新加汤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伤寒论——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茯苓四逆汤

伤寒论——五苓散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伤寒论——栀子豉汤类

伤寒论——栀子厚朴汤

伤寒论——栀子干姜汤

伤寒论——小建中汤

伤寒论——大柴胡汤

伤寒论——柴胡加芒硝汤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伤寒论——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抵挡汤

伤寒论——抵挡丸

伤寒论——大陷胸丸

伤寒论——大陷胸汤

伤寒论——小陷胸汤

伤寒论——文蛤散、五苓散、白散

伤寒论——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十枣汤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伤寒论——黄连汤

伤寒论——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伤寒论——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炙甘草汤

伤寒论——小承气汤

伤寒论——大承气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cd/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