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四十多岁的"90后"中医,中医学硕士,主治中医师,医院工作十年,社区独立看诊10年,无门无派,崇尚经典中医,人生理想是“老百姓看的懂中医”“中医强壮中华民族”。

第九十二讲—“总结--没完没了的五苓散。”

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

好,我们再总结一下。

五苓散治疗的病人的病因是什么?

—病因是发汗,过汗了,伤了津液了,“胃中干”了。

蓄水是病机。

我们前面说了,

服五苓散就像是输液呀,

补足了、出汗了,才是有效果了,

水多了还是少了?

—少了。

所以我们看所有五苓散的条文,

都有“口渴”。

所谓的“蓄水”,

指的就是水没有进入循环,

“存在了不该存在的地方。”

五苓散里的猪苓、泽泻,

排水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水饮回到循环当中。

而且茯苓加桂枝温化“凉水”,

这又是五苓散优于输液的一大特点。

排水是为了补水,补足了才能排水,大家再咀嚼咀嚼。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理解。

要不然你就不会用苓桂剂,

我们多花点时间不要紧,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五苓散针对的病症是过度发汗脱水的病人,

是补液的一个方剂,

不是我们从前惯性思维里的“利尿剂”。

我们再举个例子。

我们以前讲课经常讲,

经常输液的孩子往往会免疫力低下,

容易得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哮喘。。。。

那我提个问题,既然五苓散相当于“输液”,

为什么还能治疗这些疾病呢?

那为什么输液会引起这些疾病呢?

胃中干,脾胃吸水能力差,

即使输液直接输入循环系统,

这些温度低的凉水(还加了抗生素凉性的药物),

会自动渗透到周围组织,

离开循环系统,

成为“蓄水”。

五苓散治疗的病理生理,

恰恰解释了这个道理。

下课。

视频号和小商店均已开通,欢迎大家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yzl/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