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胡希恕解读《经方》讲座第二部分金匮要略十八、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二十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干呕而利者,本来黄芩汤治太阳少阳合并的下利,既有太阳病的发热、头疼,也有少阳病的口苦、咽干,它是治热利的。黄芩汤,就是黄芩、甘草、芍药、大枣四味药,叫黄芩汤。黄芩汤治下利,如果黄芩汤再同时干呕,加上半夏、生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它是这么一个方剂。“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这个方子也是常用的,黄芩汤是个祛热的解热剂,在下利也常用这个方子(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芍药对下利是起作用的,所以古人说它是收敛药,也是从这儿看出来的,其实芍药它不是个收敛药,芍药它是解热、解热治腹痛。腹痛下利有热,可以用黄芩汤。同时又有呕,可以加半夏、生姜。、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小半夏汤方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诸呕吐”,就是凡是呕吐。里头有水饮,所以“谷不得下”。胃里头有水,吃不下东西去,吃下去也是吐出来。所以这一类的大概都是胃有停水的关系,用小半夏汤主之。小半夏汤就是半夏、生姜两味药了。这两个药都是祛水的,止呕。半夏下气祛水,生姜呢?也是降逆治呕,也祛水,同时有些散寒作用,水性寒嘛。小半夏汤单独用的时候少,我们一般临床上都搁到旁的方剂里头用,你看上边的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里头也有小半夏汤,我们平时用的小柴胡汤里头也有小半夏汤,所以它(小柴胡汤)也治呕。小半夏汤常常是与旁的方剂合着用的机会多,单独用的机会少。这个书特别单提出来,说治呕有半夏、生姜这一类的方药,专治水饮类的呕,不是水饮的呕没效。、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猪苓散方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这段是治饮家的一种呕,挺有意思。“呕吐而病在膈上”,凡是呕吐都在上头,都在膈以上,就是水往上,上膈,水往上冲逆。水本来在膈下,在胃里头的,要呕的话就往上,上于膈才呕吐。呕吐完了,“思水者,解”,这前面咱们讲了,呕吐,胃中停水都去了,同时胃中干,干就要渴,那么想水喝了,呕要止了。“急与之”,那么赶紧给点水喝。为什么?和其胃啊,少少与饮,以和其胃嘛。“思水者”,虽然急与之饮,还不解渴,还想水喝,这只给他水喝可不行了,只给他喝,水停了他还是要吐的。“猪苓散主之”,这个好,这是一个根本解决的法子。这是恶性循环:渴,喝多了,就要停水,停水还要呕,呕完了水去了,还要渴,这就是属于恶性循环,往复不已。那怎么办呢?有一个治法用猪苓散主之。猪苓散解渴去水,不让水停下,同时它能解渴,不那么傻喝了,他自然就不至于再吐了。猪苓散也只是举个例子,后边还要讲,像茯苓泽泻汤(P页)等有的是治此类病的方药,全是这一个手段,又解渴,又祛水、祛饮,使呕不复发。猪苓散是以猪苓为主药的。猪苓是祛水之中,解渴是最突出了,有解渴的作用。猪苓散这个方子,猪苓、茯苓、白术全是利尿祛水的,可是猪苓解渴(非常突出),那么里头有点水它去了,不渴了你也不想喝了。这个治疗手段是最妙不过了,一般人想不到这个时候还利尿,其实这是最常用的手段,后头还有。这是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假设遇到水饮这种呕吐,呕吐完了再渴,渴他要喝水,他往返不好,往返复作,这时候你得想彻底的治疗(方法),得用止渴利水的法子,那么猪苓散是一个例子,后头茯苓泽泻汤也是(此类治法),比(猪苓散)这个方子更常用了。、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四逆汤方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两半甘草?(炙草)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呕”咱们前而讲了很多,(几乎)全是水气往上冲,往上来才呕,所以病在膈上嘛。水往上来,它不往下,小便不应该利。“小便复利”,小便反倒利,利就是频数。“脉弱",又“见厥”,这是虚了,这是阴寒的一个征象了。那么身呢反有“微热”,这都是不好现象,这个身微热,正是虚阳外越,就是古人说的阴阳绝离之象,虚阳都往外跑,那么里头是真寒,所以脉弱,又见四肢厥冷。那么可见这个人的“呕”(呕而脉弱),不是一般的呕。“呕而脉弱,小便复利”,上呕吐,下溲数,是个虚脱的样子,不是一般水饮的那个呕。所以症候所现的也不一样。呕而小便复利,这是虚脱的样子,所以底下说“难治”。这些症状是相互矛盾的:要是一般水饮那种呕,小便不应该利;要是真正虚寒,也不应该有热。有热是危笃之证,虚寒内盛,那么有点阳气它浮于外,这是最不好了,所以是最难治的一个病,也只有用四逆汤温中救逆这一法。四逆汤主要是温中,温就是温胃,胃气恢复一点,人的生命还可以望其生,否则没有其他的办法。这个地方仲景的书说得相当好,(危笃之证)这不是随便(按后世方就能治疗的),咱们现在见着脉微、肢厥,就用独参汤,这害人透了!这个(虚寒危证)寒性药一点也不能用,人参是微寒,哪能用呀。这个(虚寒危证)就得温中,恢复胃的机能,胃气一败就死了,恢复一分胃气,就能够保持一分生机。那么吃这个药(四逆汤),脉弱、厥,恢复了,呕吐、溲数自然就好了。否则是没有其他的法子,所以搁个“难治”,还搁个“四逆汤主之”。这个(虚寒危证)要用普通治呕的套方,那非死不可,用前头讲的小半夏汤可不行的。四逆汤咱们讲很多了,就是附子、干姜、甘草,这个方本来是从甘草干姜汤来的,加附子。凡是虚寒、阴寒重证啊,都用生附子,生附子有力量。像炮附子制附子力量都差了,所以古人都搁生的附子。现在我们用这个药,只能用川附子,生的不给你,生的认为有毒,不过(熟附子)要多用一点,(这个情况)用一枚熟附子没多大用,起码要搁个五钱六钱。它这一枚分成三付,那一付很轻了,所以非生附子不可。咱们现在用制附子,一付也得搁个五、六钱,四、五钱的样子。(编者按:以上内容摘自《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学苑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yzl/5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