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在路上合作社农户中药材种植拓
中药材是适合半山及高山地带生长的经济作物,是我区精准扶贫的主要产业,也是贫困户容易接受的致富产业,有着投资小,受益大的特点。带动贫困户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已经是我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 玉皇乡园子湾村赵兴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加入玉皇乡康瑞种植农民合作社以来,通过种植黄芪等中药材,每年都有4-5万元的固定收入,赵兴一家也正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字幕:院子湾村村民赵兴 同期:一开始没有加入合作社,种的比较少,现在加入了合作社,给我提供黄芪苗子、有机肥,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今年天气不好,每亩能长-斤,交到合作社,每斤8元,每亩地能卖0-0元,我种了10亩,今年能收入4-5万元。 地处高寒阴湿区的马营镇,中药材已成产业扶贫的主力军,药材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50%以上,而土地流转入股+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组团发展的模式,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马营当归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马营镇梁塄干村民强瑞花一家种植的八亩地的当归,亩产效益可以达到多元,今年的收入可以达到6万多元。十年前,曾经一穷二白的强瑞花一家,依靠三分地的中药材起步,通过多年的中药材产业积累和有序发展,强瑞花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而且已经成为村上数一数二的中药材种植大户。 字幕:马营镇梁塄干村民强瑞花 同期:这几年种当归种药材、(生活发生了)变化,经济也增加了。住上新房了,也买上摩托车了,农用车啥都有了,条件好了,生活啥都好。学生上学也没有发生困难,(发展)中药材,都不用出门去打工,一年种当归等药材,经济收入增加五六万块钱,把我们一家五口就养活了。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周边种植户收入,还增加了留守妇女的收入,许多留守妇女受雇于当地中药材经营者,中药材上的采收、加工等劳务,粗算下来每吨中药材可带动周边农户劳务增收70-80万元。 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我区不仅在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和扩大种植面积上下功夫,还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采取土地入股分红、优先收购和预定等方案,不断延伸拓展中药材产业附加值,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年以来,玉皇乡康瑞种植农民合作社就与当地80多户贫困户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的中药材,8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人均增收至0元。 字幕:武都区康瑞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杜桂英 同期:年成立了康瑞种植合作社,带动我们娘家(玉皇乡)5户院子湾村15户贫困户,说通他们签订协议,给他们提供8万元的苗子让他们种植(中药材),当初年底,我们这20户贫困户效益和好,每户人均增收元,这几年来通过网点和销售,我帮助的贫困户已经脱贫71户。 我区气候温和,可以适合多种中药材的生长,猪苓也是一种中药材,它与黄芪相比,有技术难度大,生长年限长的特点,但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区金满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在种植猪苓这一中药材上,也取得了成功。 字幕:武都金满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文 同期:我们主要以种植猪苓特色药材为主,今年就算种成功了,带动了10多户(贫困户),种的猪苓产量和长势都非常好,比外面打工有方向,毕竟这是自己的产业。 近年来,我区积极引进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加大培训力度,把抓扶贫、促增收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的洛塘、马营、隆兴三大特困片区和坪垭、磨坝两个藏族乡作为今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优先安排、重点倾斜,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探索和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使中药材种植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年,全区种植中药材20.3万亩,中药材采挖面积12.45万亩,总产量公斤,总产值3.2亿元,药农人均增收元,中药材种植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红芪、黄芪、党参、穿龙薯蓣、猪苓为代表的五大特色优势药材,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我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监制:浩选民审核:苏艳霞编辑:方静 武都电视台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yzl/2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致富带头人杨江平玫瑰种植打通致富
- 下一篇文章: 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青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