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一个小细胞肺癌自汗患者在服药后家属发来的一段话。

  有人可能觉得,一个出汗的症状,没啥了不起,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一个正处于化疗期间的患者,动辄汗出,吃饭出汗、咳嗽出汗,连躺着输液都要后背垫毛巾,每日两个枕头交替使用才能行,对于这样的一个患者,对于解决出汗问题是多么的渴望。

  患者任某某,女性,63岁,因“左肺内占位”就诊于我科室。外院支气管镜取活检未见肿瘤细胞。年3月30日于我科行CT引导下肺内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回报:小细胞肺癌。胸部CT提示胸膜转移,左肺内转移,骨扫描提示左侧第10肋骨转移。患者现于我院行常规EP方案化疗中。

  该患者最开始就诊,就诉多汗,动辄汗出。在门诊及住院期间,多次在中药处方上给予调整,生龙牡、浮小麦、麻黄根、生脉饮等,均效果不明显,每日给患者做针刺、拔罐治疗时,看着患者前胸、后背浸湿的衣服,而化疗期间扎火针又不能每日洗澡,真是令人着急。

  一日清晨查房,我向黄金昶主任反馈,患者每日汗出如雨,不见好转。黄主任把脉、看舌象后,分析道:“患者上半身汗多,前胸、后背、头汗多,与湿热有关,而小细胞肺癌患者多痰、湿、热并重“,然后对我说,“你去查一下古代医书中治疗湿邪自汗的方子”。

  当晚,我便在数据库中以“自汗、湿邪”为标签搜索出一系列的医案原文,其中就包括李东垣《脾胃论》中记载的调卫汤。

原文是这样记载的:

调卫汤,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

苏木红花(以上各一分)猪苓(二分)麦门冬(三分)生地黄(三分)半夏(汤洗七次)生黄芩生甘草当归梢(以上各五分)羌活(七分)麻黄根黄芪(以上各一钱)五味子(七枚)

上?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中风证必自汗,汗多不得重发汗,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

李东垣调卫汤

  结合患者症状,头部、前胸、后背汗出,畏寒喜暖,考虑病机恰为湿胜自汗,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故次日在黄金昶教授指导下给予处方:

苏木10g 红花10g 猪苓20g

麦门冬30g 生地黄30g 清半夏10g

黄芩10g 生甘草6g 当归10g

羌活15g 麻黄根30g 生黄芪30g

五味子30g 白芍30g

颗粒剂3剂 冲服 日1剂

  服药第3日,患者出汗明显好转,以前做针刺拔罐等治疗时见到的,患者后背垫毛巾、胸前随时需要用毛巾擦汗的情况基本没有了,也才有了家属发来文章开头的这条信息。

  汗证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多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战汗、黄汗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

“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

  并指出其他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谓

“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

  分析该患者处方用药特点,方中生黄芪补卫气之虚,当归梢、生地养血,红花活血,苏木、半夏理气燥湿,猪苓利湿,使湿从小便出,麦门冬、五味子养阴收阴液,白芍敛阴养血,黄芩清热祛湿,羌活祛风,麻黄根敛汗,甘草调和诸药,标本兼治,合为扶正祛湿止汗之剂。

  纵观全方虽有半夏、羌活辛温燥湿之品,但得麦冬、生地、白芍等养阴生津之品,祛湿而不伤阴;从祛邪途径来看,既有猪苓从小便利湿、又有半夏燥湿,既有羌活从表祛风湿,又有黄芩从内清热燥湿,同时兼顾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等特点,切中湿胜自汗之病机。

后记:

  该患者治疗之所以有效,与辨证精准密切有关。肿瘤患者的治疗,不应拘泥于肿瘤本身,尽量应用一元论解释,也就是用一个辨证解释患者所有症状,以期达到好的疗效。

  如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中记载,其他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

  对于症状本身的辨证与主病的辨证相符合,故完全可以用湿胜、卫气虚弱解释,在临床中,我们一直坚持这样做,在肿瘤治疗同时,患者很多既往的与肿瘤本身无关的不适症状也得到好转,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真正做到了让患者舒舒服服的治疗。

本文作者:北中医三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徐林

告患者书: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yzl/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