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中医的辨证论治二
儿童白癜风能治么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905531.html 腹泻中医的辨证论治(二) 7、恣食肥甘,湿热内蕴 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痛腹胀,排便不爽,发热,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 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枳实导滞丸加减。 枳实、大黄、黄连、黄芩、六神曲、茯苓、泽泻、苍术、陈皮。 8、脾虚泻 大便稀溏,多于食后作泻,色淡不臭,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淡。 健脾益气,运脾止泻。 七味白术散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苍术、藿香、木香、葛根、山药、甘草。 苔腻,加佩兰、薏苡仁;食少腹胀,加六神曲、麦芽、厚朴。 9、久病缠绵,脾胃虚弱 反复发作,食后作泻,面色萎黄,神疲纳呆,形体消瘦。 健脾益气,运脾止泻。 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山药、莲子、白术、茯苓、炒扁豆、薏苡仁、甘草、砂仁、桔梗。 胃纳呆滞,舌苔腻,加藿香、苍术、陈皮、焦山楂;腹胀不适,加木香、乌药;腹冷舌淡,大便夹不消化食物,加干姜;久泻不止,内无积滞,加煨诃子、煨葛根、石榴皮。 10、脾失升清,气虚下陷 久泻不止,面白脱肛。 益气升提。 补中益气汤加减。 人参、白术、当归、陈皮、黄芪、柴胡、升麻、炙甘草。 11、脾阳虚 大便清稀无臭,神萎面白,肢体欠温。 温运脾阳。 理中汤加减。 人参、干姜、白术、苍术、炙甘草、陈皮。 12、脾阴不足 腹泻绵绵,倦怠乏力,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渴不思食。 甘平育阴。 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玉竹、白芍、天花粉、扁豆、乌梅、佛手、甘草、五味子。 13、脾肾阳虚 久泻不愈,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伴脱肛,形寒肢冷,面白无华,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沉细,指纹色淡。 健脾温肾,固涩止泻。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附子、人参、白术、干姜、补骨脂、肉豆蔻、诃子、五味子、甘草。 脱肛,加黄芪、升麻;久泻不止,加石榴皮、赤石脂、禹余粮。 14、命门火衰 大便清冷,滑脱不禁,五更泄泻,腹凉肢冷,精神萎靡。 温补命门。 真武汤合四神丸加减。 附子、茯苓、芍药、生姜、白术、补骨脂、肉豆蔻、诃子、五味子。 15、情志失调,肝木乘脾 大便稀溏或如水样,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时泄泻加重,泻后痛减,伴有腹痛,或胀坠感,胸胁胀闷,纳呆,嗳气呕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疏肝理脾。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 柴胡、白术、白芍、甘草、陈皮、防风、枳壳。 胸胁脘腹胀痛,加香附、当归;腹泻频频,加苍术;神疲食少,加黄芪、党参、扁豆;久泻不止,加乌梅、诃子。 16、惊泻 便溏色青,惊恐啼哭,睡中惊叫。 平肝补脾,镇惊安神。 益脾镇惊散合痛泻要方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朱砂、钩藤、炙甘草、灯心草、陈皮、防风。 17、湿热下注,气阴耗伤 泻势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发热,神萎不振,眼眶囟门凹陷,口渴尿少,舌红苔黄。 益气养阴,清热化湿。 连梅汤加减。 黄连、乌梅、麦门冬、生地黄、葛根。 脉虚大而芤,加人参。 18、气阴两伤 泻下无度,神萎不振,四肢乏力,眼眶、囟门凹陷,皮肤干燥,心烦不安,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则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益气养阴。 人参乌梅汤加减。 人参、木瓜、乌梅、莲子、山药、甘草。 久泻不止,加诃子、禹余粮;口渴引饮,加天花粉、石斛。 19、阴竭阳脱 泻下不止,便稀如水,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四肢厥冷,哭声微弱,气息低微,舌淡,苔薄白,脉细微欲绝。 回阳固脱。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红参、附子、龙骨、牡蛎、干姜、白术、甘草。 尿少无泪,加麦冬、五味子。 20、少阴下利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四逆汤加减。 附子、干姜、炙甘草。 21、水饮留肠 形体消瘦,肠鸣辘辘有声,便泻清水,泛吐清涎,腹胀尿少,舌淡,苔白滑。 健脾利湿,前后分消。 苓甘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 桂枝、茯苓、白术、甘草、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苍术、陈皮。 22、瘀阻肠络 泄泻日久,泻后有不尽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舌暗红或有瘀点,口干不欲多饮。 化瘀通络,和营止痛。 少腹逐瘀汤加减。 蒲黄、五灵脂、当归、川芎、延胡索、没药、肉桂、小茴香、干姜。 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大便夹有赤白黏冻,合用白头翁汤。 23、疳泻 小儿疳积,积热伤脾,水谷不分,频频作泻。 清热渗湿。 清热和中汤加减。 白术、陈皮、厚朴、赤苓、黄连、神曲、谷芽、使君子、生甘草、泽泻。 24、火泻 暴注下迫,肚腹疼痛,心烦口渴,泻多黄水,小便赤色。 清热利水。 先以玉露散清其热,药用寒水石、石膏、甘草;再用四苓汤利其水,药用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灯心草。 25、脐寒泻 粪色青白,腹痛肠鸣。 温中散寒。 和气饮加减。 苍术、紫苏、防风、赤茯苓、豆豉、藿香、陈皮、厚朴、炙甘草。 26、痰流于肺,大肠不固 咳嗽,痰多,便稀。 化痰止泻。 二陈汤加减。 陈皮、茯苓、半夏、甘草、苍术、木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yzl/10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能治失眠吗茯苓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