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党建引领生态美绿色发展促振兴
周至县厚畛子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生态优势资源,把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把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把集体经济产业壮大和生态旅游优势相结合,坚持“党建+生态保护”“党支部+产业联建”“党支部+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做优做强基层“党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生态保护” 守卫净土促绿色发展 水净月明苍山翠,春风遥寄花间香。生态环境优美是厚畛子镇发展优势,镇党委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抓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源地监管,划定保护边界,设置防护网、标志牌,党员干部带头落实监管责任。投入余万元,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认真落实河长制,镇村河长常态化巡查治理,确保水清、岸净、沟畅。加强空气污染防治。全面净化餐饮油烟,党员干部带头进行改造提升,截止年5月底,为全镇农家乐经营标准化54户办理了行业许可证,关停户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农家乐经营户。严禁秸秆焚烧,全镇秸秆禁烧率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镇党委加大设施投入和卫生保洁力度,出资万元购置大型垃圾压缩车、垃圾转运车和垃圾箱,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合理、及时处理。各村党支部划分街道保洁“责任田”,通过“主题党日”等活动发动党员群众对庄前屋后、主干街道进行彻底整治,精心守护家门口的蓝天净土。 “党支部+产业联建” 盘活资源促经济发展 干蔬药材唱主角,特色产业展拳脚。面对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实,镇党委本着“联合发展,报团取暖”的原则,统筹协调全镇9个村党支部融资万元,从项目、资金、技术给予支持,成立了厚畛子镇村级股份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依托森林资源,全镇支持余户村民种植木耳、香菇、花椒、毛栗、核桃等特色食品,产值约50万元;山茱萸种植户户,年产值约万元;猪苓种植户户,年产值约万元;灯台七、天麻、独活、苍术等药材种植户余户,年产值约40万元。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全镇中蜂养殖户户,养殖中蜂箱,年产量40吨,年产值约万元;黑猪养殖户70户,年出栏头,年产值约万元;牛养殖户30户,年出栏40头,年产值约20万元;土鸡养殖户余户,年出栏0只,年产值约16万元。强化地标品牌创建。为提升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镇党委协助集体经济联合社相继创立“秦岭印象”“厚畛子红”“厚臻一品”“秦香蜜斋”等土特产经营品牌,扶持带动全镇余户农户发展种养殖产业。年联合社及各村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盈利5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余万元,为顺利度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期奠定基础。 “党支部+文旅融合” 起底古蕴促生态旅游 千年玉兰发新蕊,山间古城待知音。镇党委发挥丰厚人文自然景观禀赋,坚持保护为主、利用为辅,支部联动完善镇域民宿经济链条,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探索人文自然风景。老县城村坐落于秦岭南麓,傥骆古道经由此过,曾是清代与民国时期佛坪厅故城。太白山、黑河国家森林公园、秦岭大熊猫保护区汇聚于此,成为全县重量级旅游名片。发展休闲民宿经济。在花耳坪、钓鱼台和老县城3个旅游发展较好的村,积极推行“支部领建、党员示范”模式,利用本村村民闲置房屋改建民宿,首批改建民宿5栋已投入运营,并购置观光车1辆,申报精品民宿奖补资金万元,鼓励提升民宿品质,建设绿色休闲主题民宿。创建生态旅游循环体系。镇党委严格贯彻《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健全文旅管理模式,利用千年玉兰花节、山茱萸花节等活动强化环保宣传,寓教于“游”,内化游客生态保护认识;旅游高峰期采取车辆限行、人员限流措施,规范旅行路线,最大限度减轻游客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各村党支部修订村规民约,利用乡村广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y/6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年风华耀初心使命必达党员担当
- 下一篇文章: 喜讯广金工作站广业兴农民专业合作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