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郝万山:“抓副症,兼求病本”治疗思路病案两则

《伤寒论》:“本已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本”,就是原来的意思,原来因为用过下法,结果造成了心下痞这个症状。“与泻心汤”,结果“痞不解”,吃完泻心汤后心下堵塞胀满的症状没有缓解。然后“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再看看病人除了心下痞这个症状,还有口渴、口燥、心烦,还有小便不利,这才知道造成病人心下痞的原因是因为下焦有蓄水。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而出现心下痞。所以用五苓散外疏内利,促进了膀胱的气化。膀胱气化功能恢复正常,水邪得以排出了,当然中焦气机壅滞这种感觉就没有了。

所以心下痞对于五苓散证来说,它绝不是五苓散的主症。五苓散的主症是什么呢?口渴,消渴,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小便少,少腹苦里急,再加上脉浮数,身微热这样的表症,这是五苓散证的主症。那么当下焦不利,水邪上逆的时候,可以阻滞中焦气机而兼见心下痞。但是心下痞这个症状,尽管不是五苓散的主症,但是对于这个病人来说,确是他感到最难受、最痛苦的一个主诉症状。

病例1:

病人诉心下堵,吃不下饭,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堵、胀,经和胃、降逆等法治疗几个月,无效。我仔细询问,得知病人有口渴,多饮,尿不多等症状,查看腿轻度水肿。病人诉堵塞感由下腹逐渐上升到中脘。

遂考虑用利尿法,用五苓散原方。病人服三剂后,尿增多,口渴、多饮逐渐缓解,硬和堵塞感逐渐往下走,现只肚脐以下稍硬、堵。嘱病人再服三剂,其后愈。

病例2:

一病人喝水、吃饭均吐,最奇怪的是输液超过三瓶,就会变成粘液吐出。已病三个月,久治不愈。西医考虑各种致使呕吐的病证均已排除,故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呕吐。中医也给与和胃降逆止呕,寒热补攻法均用,无效,服药即吐。查看舌光红无苔,脉细弦而数,一派阴虚现象。仔细询问病人,素有神经衰弱,眠差及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小便不利,尿道涩痛,此次呕吐发病亦有小便不利等症状。

我想这就是猪苓汤证啊。猪苓汤病机是阴虚水热互结。由于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故有小便不利、小便少,甚至尿道涩痛、小便短赤。水热互结又有伤阴,津液不能疏布,故有烦渴、渴欲饮水。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故心烦不得眠。这三组主症都有,但是对于这个病人,这三组主症均不突出,而突出的是呕吐。在伤寒论中的猪苓汤证中,因为水邪是流动的。水邪犯肺,可以出现咳嗽;水邪犯胃,可以出现呕吐;水邪浸渍肠道,可以出现下利。所以咳嗽、呕吐、下利是猪苓汤证的三个副症。

因于此,与猪苓汤,嘱一小时一勺药,少量频服。三周后治愈出院,随访5、6年后未再发作。

此两则病案提示我们一个思路:抓副证,兼求病本。按照常规治疗思路无效,应当仔细寻找因何病因、因何病机造成此症。(有时候,在伤寒论中的一个副症,在具体一个病人身上,可能会上升到主症的地位。)

本文摘自网络

收听完整版课程,请下载明医APP,收听明医微课丨郝万山:“抓副症,兼求病本”治疗思路病案两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y/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