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藿香、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厚朴、桔梗、炙甘草、大腹皮、陈皮。

作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处方来源:

藿香正气散出自古代名医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再配以疏解外感及调整胃肠的芳香挥发性药剂而成。因其主药藿香,能强化胃之活动,调正胃气,故名「藿香正气散」。析言之:藿香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满,陈皮半夏,散逆除痰,以疏里滞;苓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补正气。正气通畅,邪逆自除。

现代药理:

祛痰止咳:桔梗所含皂甘及陈皮所含挥发油均有剌激性祛痰作用;半夏的镇咳作用明显;甘草则既能祛痰又能镇咳;陈皮尚对气管及支气管有轻度扩张作用而有助於平喘;诸药配合,共收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之效。

药物分析:

藿香

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作用

化湿,止呕,解暑。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和消化机能,并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故有芳香健胃之功。

临床应用举例:1.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2.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汤。若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3.暑湿、湿温。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

白芷

味辛,性温。归胃、大肠、肺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

临床应用举例

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

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

治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

紫苏:

性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注意:温病及气弱者忌服。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临床配伍举例

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茯苓:

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临床应用举例: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朮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半夏: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现代研究,半夏则有较为明显的镇吐效能;诸药配合,以纠正胃肠功能紊乱,有利於呕吐、腹泻等症状的缓解。

临床应用举例

治心下有支饮(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胃反呕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匮要略》大半夏汤)

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白术:

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利尿作用,白术之利尿作用较为明显;茯苓亦有一定利尿效果,合而又能利水渗湿

临床应用

1、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忪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或妇人脾虚气弱,崩中漏下。如归脾汤。

2、治呕吐酸水,结气筑心。配合白术、茯苓、厚朴,桔皮、人参,槟榔仁、大黄,吴茱萸等。水煎,分两次服。

3、白术调中汤治中寒痞闷急痛,寒湿相搏,吐泻腹痛。如白术调中汤,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干姜、官桂、藿香,甘草,缩砂仁。上为末,白汤化蜜少许调下。方中白术配茯苓、泽泻治脾虚湿滞。

厚朴:

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作用: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临床应用举例:

1、治腹满而大便秘:与厚朴、大黄、枳实配伍。(《金匮要略》)

2、治疗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与紫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和剂局方》)

3、用于热结便秘: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伤寒论》)

大腹皮:

性味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

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注意气虚体弱者慎服。

临床应用举例:

治脚气,肿满腹胀,大小便秘涩:大腹皮一两(锉),槟榔一两,木香半两,木通二两(锉),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二两(锉),牵牛子二两(微炒)。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二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圣惠方》)

治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喘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疰,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茄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眼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陈皮: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

功能:

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临床应用举例:

与苍术、厚朴等同用,用于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者,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与山楂、神曲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者。与枳实、生姜等同用,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

桔梗:

性味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主治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临床应用

1.银翘散(《温病条辨》)

主治温病初起。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方中桔梗清利咽喉,是属佐使之用。

2.桑菊饮(《伤寒论》)

主治风温初起。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方中桔梗清利咽喉。

3.止嗽散(《医学心悟》)

主治风邪犯肺证。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各,陈皮。共为末,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方中桔梗味苦辛,善于开宣肺气。

临床应用:

上面给大家整理分析了一下有关藿香正气散的方药组成及其每种单味药物的药性及其临床应用。结合上面的内容,下面重点分析一下藿香正气散在临床应用上的一些误区及使用方法。

我们平时一提到藿香正气,首先想到的是防中暑治疗腹泻,可是这只是其中的一半。首先,中暑是由于夏天高温环境下,人体或动物体长时间受到高温照射后,引起机体散热不畅或大汗后伤阴,进而引起人体高热口渴喜饮冷水的症状。此时治疗上我们应该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暑为主,这在温病上属于热入气分,治疗要用清暑益气汤或伤寒论上的白虎加人参汤进行治疗。同时采取物理降温,这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反之,如果采用藿香正气散进行治疗,其后果就是只会加重病情,因为我们从藿香正气的方子组成上可以看出,它主要是由于一些芳香化湿,理气醒脾及利湿的药物组成。多以辛温之剂为主。本来人体或动物体中暑之后,体温就高,体内津液不足,此时再投以辛温化湿利水之剂,就会造成人体或动物体更加化热伤津,极易造成热极津弱化火动风的危象。

说到此,有人或许会问,那么藿香正气到底该如何应用呢?别急,先看看它的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从它的主治上进行一下推理,何为解表,解表就是发汗治疗感冒,有表症,所以藿香正气是一个治疗感冒的方子,必须有发热恶寒,头身困重的症状,同时,由于它还化湿理气和中,为什么呢?因为暑多挟湿,三伏天尤其是高温多雨,空气中湿度大的环境下引起的感冒,多与湿邪同时犯病,因此经常表现为发热但体温不高,口渴但饮水不多,同时腹胀不适,拉稀肠胃不好。所以要解表的同时进行化湿理气,理气健脾调理中焦,只有湿邪驱除,中焦脾胃升降恢复,才能祛除病患。

针对藿香正气的治疗方向,可以推出它主要的病因病机是由于夏天高温时,纳凉降温过度,或过饮寒凉之品引起脾胃升降失衡,引起的感冒肠炎拉稀,此时用比较对证。结合到养殖上,可以在环境湿度过大,水帘开放过多引起的感冒拉稀只是应用治疗和预防。如果环境湿度不大,只是高温,切不可用藿香正气进行预防治疗。可以用石膏芦根水煎让家禽长期饮用。因为石膏可以清热解表祛暑但又不伤及脾胃,芦根清热退烧又可养阴解表,银翘散里就有大剂量的芦根应用,石膏配芦根,就好比前面提到的白虎加人参汤合银翘散变方。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再配少量党参益气养阴,补充一下胃中不足之津液。

赞赏

长按







































微信聊天机器人开发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y/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