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五苓散加减化裁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五苓散,今天我们来看它的加减化裁。 先看茵陈五苓散。 28、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增补》) 茵陈五苓散是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了一味凉性药物茵陈蒿,加大了阴性药物的比例。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白术3,桂枝2 平性药:茯苓3,猪苓3 阴性药:茵陈32,泽泻5 茵陈蒿末的用量是五苓散药末的2倍,从上述等比例换算后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茵陈用量比白术用量的十倍还多,无疑是对应主症而设的了。 整个方子配伍来看凉多温少,对治的是阳痞证。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茵陈32 臣:泽泻5 佐:茯苓3,猪苓3 使:白术3,桂枝2 茵陈五苓散比之五苓散只加入了茵陈这一味药, 但相对来说量大力强 由它做君药也即意味着这个方所对治的主症已经不同于五苓散了。 茵陈蒿凉辛苦 《本经》: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茵陈性凉对治烦温,辛能发散瘀热外出,苦能涌泻病邪,是治疗水热互结的黄疸之要药。 再回头看下条文。 28、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读这句条文,我们一定要先明确:任何病症,都要先辨寒热。 此条文告诉我们,黄疸病,可以考虑用茵陈五苓散作为主方论治。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黄疸病都适合用这个方呢? 显然不是。 刚才我们已经解析了这个方子,它对治的是烦多滞少之阳痞证,正适合治疗烦多滞少证的黄疸病。 若是我们临床遇到燥热证的黄疸病,那就该考虑茵陈蒿汤一类的方子。 茵陈蒿汤在前面的栀子豉汤加减课程里讲过,大家课后可以将它们对比一下。 茵陈五苓散对治烦多滞少证的黄疸病,常见的症状有:身目尿发黄,小便不利,渴欲饮水等。 关于这些症状,经过对前面一系列药症的学习,我们应该能判断出,这里药和症是非常相应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黄疸病常出现的“口渴”症状,一定要辨是否真是阳明的渴。 如果渴欲饮水却消受不了, 那就得考虑是不是有太阴虚寒水饮参与,这种情况就可考虑选用茵陈五苓散。 五苓散证的“口渴”,其机理我们上节课讲过,有太阴的虚寒水饮,也有阳明水热互结,是以太阴为主。 而茵陈五苓散证也是类似, 区别在于,它是以阳明为主,所以治的是阳痞证。 如果黄疸病出现单纯阳明的渴欲饮水呢? 那就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了。 若是看了条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就认为一切黄疸病都用茵陈五苓散治疗,这就不是一名合格医者所为了。 事实上,黄疸病还有不少类型,相应的也有诸多方证去对治。 例如:栀子大黄汤、桂枝加黄芪汤、小建中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等。 包括黄疸病在内的诸多病证如何去详细辨治,是金匮班学习的内容,有心进一步学习的可以白癜风治疗哪家最好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y/1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75
- 下一篇文章: 伤寒论理法心得分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