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出现水肿蛋白尿,记住这2味
在门诊上遇到很多患者年纪轻轻,到医院检查却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很多患者会问:“这不是老年人才会患这样的病,我年纪轻轻怎么会得?” 现在很多年轻人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血糖紊乱,但却没放在心上,等到出现双下肢水肿、蛋白尿等症状时,到医院检查就发现血糖异常升高,还出现糖尿病肾病了。 其实糖尿病肾病的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导致血糖水平持续过高,进而对肾脏造成损害。这种损害在初期往往是不痛不痒的,尤其是有糖尿病这种非常“狡猾”的并发症,刚开始大多数患者都是不自知的。 今天分享2味中药:“茯苓”和“黄芪”,两者于《神农本草经》中都被列为上品。黄芪被誉为“补气圣药”,可以增强肾脏排毒功能;而茯苓则有利尿消肿,清洁肾脏的功效,调节体内水液平衡。当黄芪与茯苓一起使用时,可谓双管齐下,有效缓解肾脏的压力。 但是单独2味中药的功效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在临床应用时需要协同其他药物共同发挥作用。 下面结合一个门诊案例来告诉大家这2味中药的妙用: 患者谷先生,55岁左右,1年前有天早上突然觉得口渴难耐,且持续了好几天。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他的血糖水平过高,被确诊2型糖尿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出现泡沫尿的现象,手心也常感觉发热,并且腰酸背疼,夫妻关系不和谐。到医院检查,医生说长期的高血糖已经引起了肾脏问题,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疾病。 患者顿时感到害怕了,经过多方就医,病情一直不太稳定,无意间刷到我的文章,就想着尝试一下中医治疗。 患者居住地较远,所以是通过线上面诊的,自述:下肢水肿,按压有凹陷,午后加重,早上起来又减轻。晚上睡觉总是不踏实,多梦多醒,夜尿大概2到3次,出现泡沫,到医院检查显示尿蛋白(+),这几个月以来,烦的精神状态都不好了。我观察患者舌体胖大,舌根厚腻,色黄,面容憔悴,黑眼圈较深。 辨证结果为:阳虚水泛、湿热内蕴、脾肾两虚。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脾肾两虚,则精微不化,水湿不运,则会出现腰酸背疼、水肿、出现泡沫尿等症状;湿热之邪蕴结体内,灼伤津液,导致手心发热、心神不宁。 所以在治疗时以温阳利水,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为主,恢复脾肾功能,清除湿热之邪。于是我给他开方:茯苓、白术、泽泻、附子、肉桂、黄芩、车前子、山药、枸杞子、菟丝子茯苓、白术、泽泻、附子、肉桂、黄芩、车前子、山药、枸杞子、菟丝子等。(提醒:每个人年龄、体质、病情程度等有差异,用法用量均不同,不要盲目用葯) 另外建议患者注意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1个月后患者双下肢水肿逐渐减退,腰部不适减轻,泡沫尿减少,夜尿次数减少,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精神好转了不少。继续服用2个月左右,患者下肢水肿、腰酸背疼等现象基本消失,尿常规复查也显示尿蛋白转阴,患者心中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我的治疗思路大概说一下: 通过“茯苓”和“黄芪”这两味中药入药,加入猪苓、白术、泽泻等利水渗湿,改善水肿,配合附子、肉桂等助阳化气;车前子等清热利湿,消除湿热之邪;加入山药、枸杞子、菟丝子等健脾益肾,滋补肝肾,促进水液代谢和精微化生。 温馨提醒: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千人千方,每个人的用药都会有所不同,切勿盲目照搬套用他人方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y/11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多吃葫芦,益处多多去水肿
- 下一篇文章: 兽药知识中兽药五苓散八正散五皮散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