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猪苓汤见于《伤寒论》“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和“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现代多用此方治疗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笔者曾治一女,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小便黄,化验尿红细胞呈强阳性(++++)。询问得知小便黄已半载,尿时有灼热感,浮肿亦时轻时重,无腰酸腰困怕冷等,纳可眠安,处以猪苓汤3剂。药后电话告知浮肿稍减,小便仍黄,嘱前方继服3剂。患者服上方3剂后告知浮肿大减,小便仍黄,尿检红细胞变为(++),但吃完药后不想吃饭,细问其舌苔得知苔较厚,于是前方加藿香、苍术、黄柏3剂继服。药后诸症消,尿检(+------),食纳增,嘱服知柏地黄丸善后。

后世医家认为猪苓汤证当有出血的症状,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可以看出张仲景用阿胶来止血。本例患者尿检有红细胞,当视为出血症状,故用之有效。

笔者跟随马文辉老师实习抄方,见老师用猪苓汤来治疗咳嗽,深为不解。再看条文,张仲景用此方可治“咳而呕渴”,即说明此方可以治疗咳嗽。

马文辉教授使用本方的要点是:

①排除外感咳嗽

②半夜咳嗽,甚至咳不得眠。

猪苓汤治疗咳嗽的病机为何?《素问·咳论》有“五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再结合猪苓汤治“小便不利”可以得知:肺为水之上源,可以通调三焦水道,下输膀胱,当肾、三焦、膀胱出现病理变化时,可以导致肺气失于宣降而出现咳嗽。通过猪苓汤来利尿,可使水道通畅,不治咳而咳自止。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夜半咳嗽而不得眠,以孕妇多见。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粗浅体会,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猪苓汤是张仲景方,在《伤寒论》的“阳明病”篇、“少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的“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中多次出现。其药物组成是: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9克。服用时,以水毫升,先煎煮四味药,取汁毫升,去渣,再下阿胶烊化,分3次,每次约毫升,温服。

作者:岳维东编辑:黄小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p/6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