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营头村的贾宏彬有两个身份:在村里,他是普通农民;在网上,他则是“粉丝”量超过10万的网红“挂面哥”。“以前就是自家做面自家叫卖,小打小闹。霍书记对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抓得紧,让我们有机会参加培训,开了眼界,走上了最适合自己的脱贫路子。”贾宏彬说。

作为陈仓区脱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宝鸡市陈仓区委书记霍铁桥尽心尽力为困难群众选择最优、最快、最精准的脱贫路径。“我们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着力打造适合陈仓发展、具有陈仓特色的脱贫攻坚模式,为乡村振兴强基固本。”霍铁桥说。

产业龙头好抓手

要脱贫,产业的选择是关键。在陈仓区乃至宝鸡市人人皆知“西山柴胡济天下”。在西部山区种植柴胡可是个好活计。

去年8月,在霍铁桥牵头推动下,陈仓区举办了陕西·宝鸡(陈仓)柴胡产业发展推进会。西山柴胡名声大震,收购价格明显走高。据孟家塬村党支部书记欧世雄介绍,如今村里柴胡种植加工做得越来越大,已经实现了“户户种柴胡,人人能致富”。

“陈仓区8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山区,脱贫任务艰巨。但同时,西部山区也是著名的柴胡优生区。”霍铁桥介绍,这里种植的柴胡质优量大,柴胡皂苷含量高达1.37%,是国家标准的近4倍。目前,通过技术提升,本地柴胡单产已经从年的每亩70公斤提升到每亩公斤,种植面积也从之前的2万亩增加到了现在的11.5万亩,辐射带动了太白、麟游等周边县区。陈仓区正在聚力打造中国最大的优质柴胡产业基地。

在霍铁桥的大力推进下,陈仓区柴胡种植户达1万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户,种植柴胡8万多亩。全区平均年产优质柴胡、猪苓、苍术、黄芪等中药材余吨,产值达1.2亿元,群众人均年收益元。

第一书记促脱贫

4月3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消费扶贫“展销会”在位于陈仓区人民街的金谷广场火热举办。从今年3月起,由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联盟组织的贫困户农特产品展销会,每周五都会在金谷广场准时开卖。

短短4个小时时间,贫困群众张永明的公斤花椒、公斤核桃就销售一空,实现毛收入3万多元。他难掩心中的喜悦:“受疫情影响,去年秋收的多公斤花椒一直没有找到好的销路,就怕砸在手里,多亏了咱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联盟,一下子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今后我要多种植花椒和核桃,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联盟以前叫西山产业扶贫联盟,是西部山区8个村子的第一书记自发组建的。“那时候组织小、不规范,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营头村第一书记朱文超告诉记者,“霍书记到陈仓后,及时‘发掘’、扶持了我们这个‘民间组织’,帮我们建平台,走向正规化。”

在霍铁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p/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