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种耳-黑木耳制种技术(一)

组织分离-黑木耳制种技术(二)

黑木耳组织分离以后经过5-10天的培养就可以看到有菌丝在接入培养皿中的组织块上开始萌发,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观察,辨别、确认萌发出来的菌丝是否为我们的目标菌株-黑木耳菌丝。

一、看菌丝萌发位置 只有在平板内培养基上接入黑木耳组织块上生长、萌发出来的菌丝才有可能是我们的目标菌丝;

二、看菌丝颜色 正常的黑木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凡是有其它红、黄、绿、青、紫、黑、等杂色的菌比都是杂菌感染的迹象。

三、看菌丝长度 通过肉眼观察,黑木耳菌丝气生菌丝弱,普通PDA培养基表面在生长先期看不到超过0.5厘米长的气生菌丝。

三、看生长速度 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有些杂菌菌丝也呈现出菌丝洁白的表象,但是其生长速度快于木耳菌丝。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在26度的条件下培养7天之内可以长满培养皿平面的基本可以断定为非黑木耳菌丝。

当我们做组织分离以后,如果技术手法纯熟会分离到没有杂菌相伴的纯黑木耳菌种。

(王老师在年3月27日组织分离的黑木耳菌种,以下照片拍摄日期为年4月5日,目标菌丝长势良好,没有任何杂菌污染。)

如果操作不当我们分离的过程中会出现有杂菌相伴的菌种,这样就需要我们对菌种进行纯化(提纯)处理。

(以下照片由杨春雨于年3月27日做组织分离,4月1日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做纯化处理。)

纯化的方法如下:

一、勤观察,严格认真分辨目标菌以及杂菌。

二、在无菌条件下取没有感染到杂菌的目标菌菌丝转接到新培养皿中培养。

三、观察提纯效果。一般正常情况下经过1-2次纯化即可得到目标菌种。

(下图为年4月1日做纯化处理,表现为纯化成功,照片拍摄日期为年4月5日。)

当菌种提纯以后,我们需要对菌丝做镜检观测,是否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然后进行结实性和相关生产性能验证。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做DNA指纹分析,如果各方面表现优异则可以找到相关部门申报菌株专利。

搞食用菌育种工程是一项专业系统的工程。以上文章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只为生产还是建议朋友们直接选用正规育种单位生产的菌种更有保障。千万不要盲目的把做了组织分离以后的菌种就进行大规模生产栽培。否则隐患非常大。

如果您有优质野生珍稀菌类资源,需要驯化、开发、利用可以扫码加







































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治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p/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