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真菌届,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茯苓

茯苓的经济效益分枝:“十方九茯”讲的就是茯苓,近些年茯苓的应用不只是中药饮片,也被开发为各类保健品及各类食品,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都很大,茯苓一亩可种~窖,亩产可达3~5斤,茯苓种植经济效益还是相当可观。

成本核算

种植每亩茯苓按窖计算:需要松树8方左右,菌种袋、人工包括备料、栽培、嫁接、采收共需要用5个工作日(每天9小时熟练工)。

茯苓生长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阴蔽,适宜在坡度0°~35°、寄主含水量在50%~60%、土壤含水量为25%~30%、疏松通气、土层深厚并上松下实、pH5~6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中生长,忌碱性土,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C。

茯苓生长条件

茯苓菌生长主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所以茯苓栽培主要以椴木栽培和树兜栽培,也可松枝和松针栽培,但松枝和松针栽培产茯苓品质差产量低一般不采取该方法种植

茯苓发育特性

茯苓的生活史在自然条件下可经过担孢子、菌丝体、菌核三个阶段,在栽培条件下主要经过菌丝体和菌核两个阶段。在适宜条件下,茯苓的孢子与松木结合,先萌发产生单核菌丝,而后发育成双核菌丝,形成菌丝体。菌丝体将松树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吸收后转化为其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并繁殖出大量的营养菌丝体,在木材中旺盛生长,这一阶段为菌丝生长阶段。由于菌丝体不断地分解和吸收木材中的营养组织,茯苓聚糖日益增多,到了生长的中后期聚结成团,形成菌核,进入菌核生长阶段,俗称结苓阶段。

茯苓的实际栽培

菌种的制作

母种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马铃薯(切碎)g、蔗糖50g、琼脂20g、尿素3g、水mL。制备方法是:先称取去皮切碎的马铃薯g,加水mL,煮沸半小时,用双层纱布过滤,滤液加入琼脂,煮沸并搅拌,使其充分溶化后,再加入蔗糖和尿素,待溶解后,加水至mL,即成液体培养基。调pH6~7,分装于试管中,置于高压灭菌锅灭菌30分钟,冷却凝固后接种

(2)原种、栽培种的制作

松木屑70%、玉米碎20%、麦麸或米糠8%、白糖%石膏粉%加在桶中加入一包多菌灵,将原料搅拌均匀后混合液体均匀洒在原料上,搅拌均匀,在加入适量水,使含水量在60%-65%之间即可,判断方法:握在手中稍微用力成团且感觉手掌有水分即可。灭菌分高压和常压,一般采取常压灭菌更合理一点,成本稍低一点,常压灭菌至盖住菌袋的帆布鼓起开始计时,26小时,冷却后接种。

栽培方法

()时间   春苓一般在清明过后,秋苓一般在夏末(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温度安排栽培时间。)

(2)栽培前的准备

清除窖厂内的杂草,石块

将松树削皮留筋(筋即指不削皮的部分),视松树大小开3~4个口子,口一般宽3~5公分,口子的位置角度隔90~20°。削皮后锯段,45~50公分即可

(3)栽种

按一畦算,每一窖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公分以上,每一窖所放松树的量视直径而放,直径大于2公分每一窖放两根竖放,其余3根呈品子形放(松树最细不得低于6公分),菌袋的放置可分两种方法:椴木上,放在事先开好口子处椴木中间,其特点是菌丝附生快,只是菌丝在表面生长快,难以长至木心处。一侧放,统一放在一边,将菌袋开一个口子(不要全部脱袋)后利于嫁接,覆土。

嫁接,在未接种的一侧菌丝长满且浓白色活力旺盛时,取边长2公分的鲜茯苓贴于菌丝长满处稍用力压住覆土

茯苓病虫害防治方法:

茯苓常见病虫害有白蚁、茯苓虱,主要是白蚁危害较为严重,其主要防治方法有两种:

一、在嫁接时发现窖内有白蚁出现可喷洒适量白蚁灵。

二、在嫁接时发现白蚁,在窖场内空闲场地按每0平方米挖一个引诱坑,坑长、宽、深各40厘米,取干燥的直径8厘米左右松木锯断40厘米长浸入糖水中泡好后谅干,每一个引诱坑内放四根,放好后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好后,上面再撒一层细土,大概在5天后观察坑内是否有大量白蚁啃食松木,如出现有大量白蚁则可喷洒灭白蚁灵,三天后再次观察。

采收 栽培到采收一般7个月即可。可以鲜销。也可加工成茯苓丁,茯苓统丁的市场价格一般一斤0-3元左右。(加工方法略)

栽培茯苓的朋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p/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