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汤的灵活运用44期
今日练习 刘某某,女,17岁。 症见:面色淡黄心悸,月经量少色淡,40余天来潮一次,经行腹痛绵绵。 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喉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呼吸气弱,大便稀,小便清长,脉弱无力,舌质淡红无苔。 处方:____。 服2剂后,诸症痊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猪苓汤加味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期原医案 吴某某,女,38岁,年10月1日诊。 素有咯血病史。近两天因与邻舍口角反目致咯血频作,昼夜盈碗,色紫有块,伴见形瘦胁痛,面黑神疲,月经40天未潮。查:心肺(-),体温37°C,苔少舌质紫。 治宜利水化瘀,清火宁血法。方用猪苓汤加味: 赤苓10克,猪苓10克,阿胶10克,泽泻5克,滑石30克,水蛭10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炒山栀10克,白茅根30克。 进药3帖,咯血止,服完5帖,欣告痊愈。 按语 咳血或日咯血,为血经咳而出,或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本证用猪苓汤治疗,渊源于唐容川的《血证论》。 唐氏在《血证论·咯血》中认为,“盖肾气下行则水出膀胱,今肾经之不化于膀胱,而反载膀胱之水上行为痰。膀胱者,胞之室,膀胱之水,随火上沸,引动胞血随之而上,是水病兼病血也。指出了咳血的病理机转。 并随后又说:“此论从古未经道及,而予从《伤寒论》悟出,千虑一得,不容自秘,医者知此,则可知治咯之法,并可知治痰之源矣。仲景猪苓汤化膀胱之水,而兼滋其血,最为合法。” 本案咳血病起于暴怒,肝火鸱张,下劫肾阴,使肾气不化于膀胱,并惹动胞血上行之故。 故用猪苓汤滋肾以泻膀胱之水热,在热随小便而去的同时,血自下行入胞,而咳血自愈,此上病下取之谓也。足见唐氏之论,洵非虚誉,与临床实际颇符。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伤寒论》第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各家论述 《伤寒论注》:五味皆润下之品,为少阴枢机之剂。猪苓、阿胶黑色通肾,理少阴之本也;茯苓、滑石白色通肺,滋少阴之源也;泽泻、阿胶咸先入肾,壮少阴之体;二苓、滑石淡渗膀胱,利少阴之用,故能升水降火,有治阴和阳,通理三焦之妙。 《医方考》:猪苓质枯,轻清之象也,能渗上焦之湿;茯苓味甘,中宫之性也,能渗中焦之湿;泽泻味咸,润下之性也,能渗下焦之湿;滑石性寒,清肃之令也,能渗湿中之热;四物皆渗利,则又有下多亡阴之惧,故用阿胶佐之,以存津液于决渎尔。 《成方便读》:二苓泽泻,分消膀胱之水,使热势下趋;滑石甘寒,内清六腑之热,外彻肌表之邪,通行上下表里之湿;恐单治其湿,以致阴愈耗而热愈炽,故加阿胶养阴熄风,以存津液,又为治阴虚湿热之一法也。 ——END——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p/1624.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宝牌胃肠胶囊的作用和服用方法
- 下一篇文章: 好文全国道地药材汇总并附各地可以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