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脱贫路上的带头人石墩河镇
余德森同志主持召开薅林湾村脱贫攻坚会议 他叫余德森,今年52岁,现任石墩河镇薅林湾村党支部副书记。他是八十年代中期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当时家境贫困,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供三个弟弟继续上学,毅然放弃了高考,提前毕业回到家中帮助父母务农,完成生产责任制。那时的生活只能维持基本温饱,他自幼时就饱受了贫困的疾苦。那时的他朝气蓬勃、雄心壮志,一心想立足于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发挥自己才能去改变贫困的面貌。 余德森同志连夜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他回到家乡,首先从事了当地民办教师的职业,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学习种植技术。开始种植茯苓、黄姜、桔梗,接着又发展食用菌,由于技术经验的匮乏,加之盲目性的发展,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并且还欠下3万元的外债。这使他感到了失望、茫然,无奈之下放弃了民办教师职业,走上了打工的热潮,后来又下过煤矿,当过矿工,打过长工,务过短工。 余德森同志在潘家山组召开脱贫攻坚群众会 一心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沮丧。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石墩河镇科技致富能手雷兆财的成功创业,顿时一股自行创业发展的决心油然而生。于是在年开始发展天麻种植,摸索了3年天麻种植技术,看到了天麻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到了农产品市场得到曙光,觉得单一的发展模式不能满足现状,年开始又开始发展猪苓种植,他先后到外地,去石墩河镇科技带头人雷兆财的种植基地实地考察,还亲自帮忙种植,吸取实际经验,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地钻究探索,自己发展的天麻、猪苓有了实际的效益,获得了纯利润5万元。他通过网上搜集资料和市场需求分析,看好了猪苓市场的前景,年至年把种植天麻的利润收入全部投入到猪苓种植业上,种植面积达到平米,年注册成立了德森猪苓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纯收入已达10万元。 余德森同志安排部署全村党建工作 自己富了不算富,要让乡里乡亲都富起来。通过他的带动,年至年全村80%以上的农户全都种植了天麻,猪苓,特别是猪苓种植在原基础上翻了一番,截至年底全村种植猪苓超平米的农户达30户以上。在年合作社带动全村15户残疾人农户发展猪苓种植,免费给15户残疾人农户各斤猪苓种,50瓶密环菌种,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在他的带动下15户残疾人农户于年平均每户增收人均达元。 余德森同志与脱贫攻坚包联县级领导、包扶部门领导亲切交谈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发展天麻、猪苓种植,带动社员及其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全村种植天麻3万平米,猪苓3.5万平米,其他适生中药材余亩。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合作社积极响应脱贫攻坚政策要求,动员有能力的18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进行天麻有性繁殖栽种,通过签订协议,贫困户可采取合约带动和带种分红模式,采用资金注入分红式和林地流转等方式,让能干活的贫困户入园亲自干活,以工代训,既增加了技术,又学到了种植技术,预计在年底至年春出售天麻种2.5吨左右,使贫困户户均增收元左右。 余德森同志主持召开全村脱贫攻坚政策宣传会 为了使贫困户不产生顾虑,害怕入股后得不到红利,在今年9月份将保底红利给每户贫困户按时打入存折,并流转了贫困户的山林,使他们得到林地流转金。在今年贫困户的收入测算中,18户贫困户人均收入最高达0多元,最低也有元,除一户是年新增的贫困户外,其余17户贫困户(五保户除外),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代表在佛坪县年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上发言 他时常在说脱贫攻坚工作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他拿出来80%精力,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和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因原村支书兼主任因病去逝后,他撑起了全村的所有工作,他没有顾及自己只是一个副职而每月只有元的薪水。他也有一位75岁的老母亲,在今年4月因第三次脑梗发作而瘫痪在床,每时每刻都需要人照顾,但忠孝难两全,他为了工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了全村上上下下的事务,无法分身照看母亲,只能把照顾母亲的担子托付给亲人身上。他不顾妻儿的反对,年9月初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立即召开村三委会规划出了本村有机水稻的种植项目,薅林湾村以后的观光农业,天麻、猪苓将扩大规模的发展,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余德森同志伏案工作 他不忘初心,凝聚人心,坚持不懈,继续前进,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干中,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奉献了力量。 来源:石墩河镇翟晨 “佛坪脱贫攻坚”合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可以治好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zp/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