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方十三。[]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与第条一样,还是承接第条“阳明病”三个字,而不是承接火热壅滞证,因为脉象不符。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选方猪苓汤。脉浮好理解,邪热充盛导致的,热盛导致的津液损伤从而出现渴欲饮水,也好理解,比如上一条白虎加人参汤证。但是,白虎加人参汤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一定是通畅的。即便是津液不足,小便量少,但排尿功能,是没有问题的。而这一条,“小便不利”,明显是排尿功能有问题,也就是下焦膀胱气化有问题。反过来说,不是津液不足才出现的口渴,是气化出现了问题,津液不能上承。

原文第71条五苓散证“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对比会发现,这两条实在太相似,必须加以鉴别。五苓散证是三焦气化不利,津不上承,可伴有表邪不解。本证是阳明之热下扰下焦水腑,水热蕴结于下,津不上承。水是有形邪气,热是无形邪气。无形与有形两者相结,脉往往是沉的,比如第条大陷胸汤证脉沉而紧。但也有例外,比如第条小结胸病,“脉浮滑”,是因为痰热互结,痰热壅滞,脉道充盈。本条则是因为热入下焦水腑,火热可循膀胱经外炎,出现脉浮。水热蕴结于下,水热互结,灼伤津液,可使小便更加滞涩之外,甚至还可能继续灼伤血脉,导致尿血。口渴跟小便不利两个症状,虽然一上一下,但都是水热互结气化不利导致的。

猪苓汤以猪苓命名,就是用它寒凉清热通利水道的作用,配上泽泻、茯苓、滑石,淡渗水道,分利湿热。加阿胶,一个是起到滋润的作用,配上四个通利的药物,以润促通,二是起到保护血脉、防止止血的作用。李克绍李老总结本方是利小便以退热,言简意赅。

有观点认为本条口渴一症是热盛阴伤,用阿胶养阴,我不能同意。阿胶养阴,性质黏腻,用于肝肾阴虚,不用于胃津损伤的口渴。如果真是热盛阴伤的口渴,白虎加人参汤的人参才是最佳选项,或者是麦冬、沙参一类甘寒药物。仲景先师将第条、第条连续论述,其实也是对阳明病口渴的鉴别诊断。真正热盛阴伤,白虎加人参汤。热入水腑导致水热互结、津不上承,清利湿热,恢复正常气化才是关键。叶天士《温热论》“渗湿于热下”,就可以用来对本条做一总结。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本条对猪苓汤证做了一个补充说明,也可以看作是使用禁忌。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典型的火热伤阴,是不能用本方的。因为本身病机是津液损伤,胃中干燥,养阴还来不及,哪能进一步伤阴?猪苓汤是一个通利水道,促进排小便的方子,对本证是不适合的。

扫码加好友,一块学中医

白石桥上人

感谢鼓励,祝君安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yy/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