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朋友又到了相见的时刻!小编想问大家知道中华九大仙草吗?它们分别是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野山参、百二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

今天的小编打算给大家安利一下中华九大仙草之一,它就是——茯苓,今天的主角,说起茯苓,可能有一部分的朋友不太熟悉,那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跟随小编的步伐来看看吧!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茯苓与土茯苓名称相似,因此易混。土茯苓是菝葜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glabra)的根,外皮黄棕色或灰褐色,与茯苓完全无关。

本草纲目——茯苓

「释名」伏灵(《纲目》)、伏菟(《本经》)、松腴、不死面(《记事珠》),抱根者名伏神(《别录》)。宗曰∶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气味,抑郁未绝,精英未沦。其精气盛者,发泄于外,结为茯苓,故不抱根,离其本体,有零之义也。津气不盛,只能附结本根,既不离本,故曰伏神。时珍曰∶茯苓,《史记·龟策传》作伏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伏神也。《仙经》言∶伏灵大如拳者,佩之令百鬼消灭,则神灵之气,亦可征矣。俗作苓者,传下有伏灵,上有菟丝,故又名伏兔。或云“其形如兔,故名”,亦通。

「集解」《别录》曰∶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弘景曰∶今出郁州。大者如三、四升器,外皮黑而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

那茯苓的作用是什么呢?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

典籍上记载

茯苓(Poria)出自《神农本草经》。

《别录》:茯苓(FúLíng)、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陶弘景:茯苓今出郁州。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其有衔松根对度者,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结一块也。为疗既同,用之亦应无嫌。

《本草图经》:茯苓,今东人采之法,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枯折搓卉,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土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

《纲目》: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

《本经逢原》:茯苓,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

《滇海虞衡志》: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先入林,不知何处有茯苓也。用铁条斸之,斸之而得,乃掘而出。往往有一枚重二、三十斤者,亦不之异,惟以轻重为准。已变尽者为茯苓,变而有木心存者为茯神。往时林密茯苓多,常得大茯苓,近来林稀茯苓少,间或得大者,不过重三、四斤至七、八斤,未有重至二、三十斤者。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李时珍、汪讱庵之书,尚不言云苓。云苓之重,当在康熙时。

《伪药条辨》:茯苓当取整个切片,照之微有筋膜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洁白为上。

《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医书上茯苓用法和疗效《伤寒论》用茯苓方法

《伤寒论》用茯苓共15方,24次。用于健脾利水、消饮定悸、宁心神等几个方面。

作用与用法健脾利水

《伤寒论》有8个方子用茯苓健脾利水,主要配伍白术及猪苓、阿胶。方子是:五苓散、附子汤、真武汤、猪苓汤、麻黄升麻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四逆散的加减法及小青龙的加减法。

消饮定悸

《伤寒论》用茯苓消饮定悸有5个方子,主要配伍亦是白术。方子是: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理中丸加减法及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另外,在真武汤中,茯苓不仅是健脾利水,也还有消饮定悸的作用。

宁心安神

《伤寒论》用茯苓安神的有两个方子,主要配伍也是白术。方子是:茯苓四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另外,猪苓汤中茯苓除健脾利水外,也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金匮要略》用茯苓的方法

《金匮要略》之用茯苓与《伤寒论》一样,也是用在健脾化饮,其运用变化从原则到具体,各臻化裁。

作用与用法治疗痰饮的原则

治痰饮病,《金匮要略》指出:“当以温药和之。”又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按胸胁支满,目眩,是痰饮病的主症,饮为阴邪,得阳则化。苓桂术甘汤通阳利水,即“温药和之”之意。而此方中茯苓用4两,桂枝3两,白术3两,甘草2两。以茯苓淡渗以利水饮,桂枝宣导以行阳气,白术祛湿健脾,甘草和中益气。同为补土制水之剂。

治疗痰饮的具体方法及变化

《金匮要略》对内饮外寒证候的饮病,有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但服用以后的辨证,有一系列的治法:如气冲的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本方茯苓又是主药之一);而气冲已平复,饮邪复动,则改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本方茯苓用4两,为各药之冠);咳满平止,又出现口渴,冲气又有复发,则当作支饮论治,用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本方茯苓用量4两,为主药);当水去形肿,面热如醉,则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仁黄汤(本方茯苓亦用4两,为主药)等。从这些饮病变证变方来看,方中用茯苓是不可少的,值得重视。

治胸痹证

《金匮要略》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这种胸痹是由饮气阻塞所致。除用杏仁宣肺利水外,方中用茯苓淡渗利水,导水下行(本方茯苓用3两,为主药)。

治“咽中有炙脔”

《金匮要略》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炙脔”是烤肉。咽中像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此证多得于七情郁结、凝痰结气所致。用半夏厚朴汤调气散郁。半夏厚朴汤虽以半夏、厚朴名方,而茯苓用量为4两,仅次于生姜。

治“寒气厥逆”证

《金匮要略》说“寒气厥逆,赤丸主之”。证为寒气夹水饮闭阻阳气所致。故重用茯苓配合乌头、半夏、细辛等以散沉寒痼冷。

治“心下痞坚”证

《金匮要略》治“心下痞坚,支饮喘满之证,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本方用茯苓4两渗水下行,以治痰饮凝滞成实之证。

治小便不利证

《金匮要略》用茯苓治小便不利证,包括由痰饮、水肿、消渴、淋证及虚劳所致的小便不利。各证病机不同,病情轻亦异。故而用茯苓所配组之方药亦不同。用茯苓以通利小便之方有五苓散、茵陈五苓散、猪苓汤、栝楼瞿麦丸、真武汤、肾气丸等。

...................

既然说到这,那茯苓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呢?茯苓食疗对于人体的好处“一两茯苓一两金”那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茯苓的小故事:

苏轼的弟弟苏辙从小体弱多病,再加上每天只知道勤奋读书,因此病魔缠身久治不愈。一直到了32岁,他开始服用茯苓调理,坚持了一年之后,顽疾竟然都痊愈了,此后服食不断,最后也得享高寿。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茯苓对于调理身体的疗效,因此在很多老人眼中,也有了“一两茯苓一两金”的说法。

具体有什么哪些食疗好处呢?请继续往下看健脾

茯苓可以用来健脾,这是最常被提到的一种功效。尤其是对于那些久病瘦弱以及食欲不振的人群有很好的效果,针对气虚脾弱的腹泻患者也可以达到扶脾益气的作用。

建议大家在食用的时候可以搭配白术或者山药一起,能增加食疗功效。

提高免疫力

茯苓的蛋白质和卵磷脂的含量都比较高,所以能有效地强身健体,促进人体的免疫能力,诱发干扰素和白细胞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着抗肿瘤以及减轻化疗副作用的神奇功效。

另外,女性朋友们也可以适量的吃一些茯苓,不仅可以延缓衰老,还能够美容养颜。毕竟从古至今茯苓被誉为美容养颜佳品,就连慈禧太后长寿美容的方法里面都有茯苓这类中药材。

缓解感冒咳嗽

秋冬季节特别容易感冒,可能会有咳嗽,痰多的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就推荐您吃些茯苓,对于感冒有着特别的治疗效果。

当然啦,如果感冒比较严重的话,医院看看医生,采取更直接的治疗措施。

养心安神

茯苓的这种功效,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对失眠多梦、心悸、心神不宁等问题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推荐常年睡眠质量差的人不妨试一试吃些茯苓,可以改善睡眠。

不过,虽然大家都知道茯苓是个好东西,但在生活中却有不少人不知道该如何去服用它。茯苓有着淡淡的药味、微甜,所以可以和大米一同熬粥喝,味道非常美。

此外还可以做成茯苓肉包子,也别有一番风味。而对于上班族来说,爆炸营养课堂建议大家用茯苓泡茶喝,方便又保健。

虽然说茯苓对身体有好处,但是有一部分的人却不适合茯苓禁忌人群1、肾虚人群不可食用

肾虚的人不能吃茯苓,这是因为茯苓可以达到利尿的效果,而肾虚患者本身就存在多尿症状,如果还继续吃茯苓的话会增加小便次数,会加重病情。

2、身体虚弱的人不可食用

身体虚弱的人最好不要吃茯苓,茯苓会增加起夜次数,晚上起床醒来无疑会伤害身体的元气,导致睡眠质量不佳,长期以往,也会让身体变得更加虚弱。

3、糖尿病患者不可食用

糖尿病人不要太多吃淀粉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但是茯苓当中的淀粉含量是非常丰富的,因此糖尿病换则会最好不要多吃茯苓,负责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吃多了会影响血糖。

4、口干的人不可食用

茯苓最大的功效是利尿,会加速将身体内的水分排出,因此会增加口干的症状,因此最好不要吃太多茯苓。

因此服用茯苓还是咨询医生比较好。

好了,

今天的中药安利就到这里,

如果大家有其他好的想法,

欢迎留言,

下期的中药又是哪一味呢?

敬请期待吧!

图片文字来源网络(侵删,谢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遗传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yy/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