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小贴士

中药大品种联盟近期正在征集专家库成员,我们殷切欢迎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愿意为中药大品种培育、为中药产业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加入中药大品种联盟。详细信息请查看平台功能栏中的通知,或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一次学术会议上,来自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英永教授接受了专访,谈了其对中药学与肾脏病基础研究合作的想法。

赵英永教授

多学科整合之路是未来研究目标

发挥多学科优势、知识整合、跨学科发展是未来医学研究的方向,您认为药学与肾病领域基础研究如何展开更好的合作?

赵英永教授:肾脏病是严重影响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肾脏病的首要问题是阐明发病机制。目前肾脏病患病率越来越高,且随着肾脏病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率的升高,肾脏病的发生率还会逐渐上升。特别是后期阶段给患者、家庭和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因为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高血压是导致肾脏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逐渐发现心脑肾为一体,治疗肾脏病首先要解决心脏和脑的问题。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常常用来治疗肾脏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剂ACEI和ARB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能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利用从生物学、信息学、药理学到临床医学领域的广泛联合应用。我们常规研究不但进行重要的药理学方法进行活性评价,还要结合新的高通量技术,通过采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的方法阐明从基因大分子到内源性代谢产物小分子的作用通路。通过前期利用高通量技术筛选,找到疾病早期的启动信号通路,从而靶向的进行早期干预。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防控与治疗,这是我们多学科联合和整合干预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未来面临的新挑战。

中药多种成分鉴定和活性评价面临的困难

中草药是我们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对许多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我国运用中草药治疗肾脏病相当普遍,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中药治疗肾脏病有较好的效果。您认为中药治疗肾脏病方面的基础研究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赵英永教授: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并无特效药,最常用的还是降压、降脂药等。大部分药物最终是通过肾脏排泄的途径,药物诱导的肾损伤是占全部肾损伤的36%,目前临床常用的化药存在一定的肾毒性。中药与西药的不同之处是中药首先从古代已广泛的用于治疗疾病,很多中药的有效性已被证明显示较好的临床效果。从临床已验证效果,验证有效之后再研究其分子机制。中草药来源于大自然,是多成分作用多靶点的药物,且许多中药属于药食同源。过去人们患病后首先选择食物治疗、平衡营养,然后才选择药物治疗。药物的毒性是影响药物开发以及是否能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因素,很多药物应用于临床后,因应用过程中发现明显的毒性而导致药物退出市场。中药的优势是毒性小,可以减少肾毒性,所以中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然而中药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多集中在粗提物,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不清楚,因成分的不同生物活性存在差异。中药提取物的研究面临许多问题。一个是中药包含多种化学成分,需要明确每种中药的每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提取物因含有多种成分其作用机制研究比较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支持。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中药单体有青蒿素、紫杉醇等,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新药出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对于中药研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欧美国家已经把西洋参、丹参等中药纳入药典,有利于中药的研究的国际化。

目前,我国对中药研究设立了重大研究计划,从中医药的传承、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控制、活性成分评价、临床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中药系统化研究,国家“十三五”把中药现代化研究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规划而大力推动中医药的发展。我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中药有明确的目标,选择相应的中药提取物研究其成分及活性评价。目前我正在研究利水渗湿类中药如猪苓、茯苓、泽泻等的化学成分及其肾保护的药物作用机理,我们首先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明确其主要成分和微量成分,然后采用活性导向的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进一步进行动物模型的活性评价。我们研究发现猪苓、茯苓、泽泻的主要成分不仅有较好的利尿作用,而且对慢性肾脏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于活性强的化合物,我们有可能进行新药的研究工作。源自中药化学成分新药发现和开发研究,仍然是中药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专家简历

赵英永教授

赵英永医学博士、药理学博士后、西北大学教授。ASN会员、CurrentMetabolomics、JournalofNephrologyTherapeutics和药物分析杂志编委。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和第九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年获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五届施维雅青年药理工作者奖,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

年-至今,在JProteomeRes、BiochimBiophysActa、NephrolDialTransplant等国际杂志发表SCI源期刊论文97篇,其中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74篇,H-index为22,近5年论文被WebofScience引用超过次和Googlescholar引用超过次。出版专著三部;第1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抗肾纤维化研究。在利水渗湿中药(猪苓、茯苓皮、泽泻等)的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活性成分的肾保护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肾脏时讯,发布方和赵英永教授授权中药大品种联盟(BBTCML)转载编校发布,转载请注明。]

合作及联系方式

;-

邮箱:consult

bbtcml.







































河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yy/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