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小暑,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图片来自 中国书画诗词院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周邦彦(宋) 暑,为温热之气。 仲夏过后,小暑来临,此时天空如烧炽一般,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是炎热的开始。谚语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老人们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是指在小暑前后,南方将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而大雨过后,艳阳一照,地面热气升腾,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蒸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便是如此。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丨昨天还不算太热,今日的风就有点儿烫。 二候蟋蟀居宇丨由于炎热,蟋蟀逃离了田野,躲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 三候鹰始鸷丨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翱翔。 小暑习俗 ●“晒伏”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撂“百索子”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小暑养生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华韵非遗博览园 如何分享: 点击右上角..., 选择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订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yy/1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考察汉中猪苓考察记
- 下一篇文章: 年4月3日中药材产地药材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