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与白术的作用严重眩晕病案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dfjc 茯苓和白术是极为常用的两样祛湿药,经常同时使用。 先说茯苓。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乃松根之精华。茯苓煎成的水就是清水,貌似无色无味,其实有一种不易察觉的性味,在本草上称之为“淡味”,味淡的东西性质是向下的,就像清水永远往下渗一样。甜的东西才会黏住,所以甜入中焦。药物对人体的作用首先是直接的能量场作用。 茯苓不寒不热而清爽,所以下行的不是火也不是淤血,而是将水湿这样清稀的东西带下去。有说茯苓利水,有说茯苓安神,有说茯苓治眩治心悸,其实都是这个下行之力。 同样是下行药,石膏凉而寒,是解热的;知母阴而润,化阴解热;白芍阴润苦酸,得阴气全,敛降津液而强阴;赤芍比白芍苦,则更重凉血破淤之力;桃仁苦温而味厚,所以下血破血;厚朴苦温而气厚,下的是气,除腹部胀满;芩连类苦而燥,毫无滋养之性,且下降之力彪悍,下热的同时折损气血。这些药单味煎来尝过就很容易区分开来。 理解药物不应该说“用”,比方说茯苓安神利水治心悸就是用,应该说“体”,就是这个药的本体作用。说“用”容易不求甚解,容易理解局限,不知道其原理,单知道个茯苓治心悸,心悸的原因有很多种,到底是治哪种心悸呢?这就容易用错。况且药物不能代人体行使某样指令,更不能直接祛除某种病症,它只是一种作用于人体的能量,当这种能量平衡了人体疏通了人体,让人体回归正常秩序,人体自己的力量便能祛除病症。所以只有理解药物的“体”才能准确的将药应用于百方百病。 白术香燥而温,根入药。植物一般是枝叶气烈而发散,根茎味厚而收敛。白术却是根部有香燥之气,所以其气偏厚,是一种温厚的香气,这种香气闻一下就能感知到,是走不到体表的,主要是在中焦的位置,所以是气化中焦的药,能燥散中焦水湿,大剂量才能达到肌肉。中焦涵盖脾胃,所以有说白术去脾湿去胃水。《神农本草经》上说白术主湿痹、死肌、止汗、消食。湿痹消食很好理解;死肌呢?所谓脾主肌肉,脾健运了,肌肉自然能得以滋养而生肌;湿气不是汗解就是尿解,湿气多的人有时候汗也多,湿去了自然止汗。后世有说白术是止泻的,这个好理解,湿气从肠道走会腹泻,湿去了自然止泻。有用白术治便秘的,这个怎么理解呢?脾胃不气化,水湿不能化生为津液输布全身,于是水湿囤积在中焦,而下焦的肠道黏膜却得不到津液的滋养而干结。白术让中焦气化运行,津液化生了,得以输布至肠道,于是也就不便秘了。说到底就是气化中焦这一个作用而已,治病要求其理求其本,识药也要求其理求其本,这样心里才能清晰明了。 苍术和白术作用近似,其气更香燥,运行力更强,更能往体表走。古人是苍术、白术不分的,统称白术。临床上可以兼而用之。 这两样药综合起来可以这么理解,白术将能气化的水湿气化为津液,让人体利用;茯苓将不能气化的废水淡渗下去排出体外。所以这两样药能相须为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摘自《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由希言館编辑。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下面通过中生仁管接诊的一个病案让大家对茯苓和白术的作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李女士45岁身高cm体重57.5公斤.7.29初诊 主诉:头旋晕五六年,躺下跟起床那一瞬间天旋地转,多方求医无果。七月底经朋友介绍来中生仁管求诊。 问诊记录如下: 半:到饭点没有肌饿感,早晨刷牙有呕吐感,头晕,晚上八点到九点会流眼泪,眼睛会刺痛感(偶) 表:怕风,呼吸憋闷,头部两侧胀(偶),小便三到四次 里:心下按之满,痞,左少腹按之胀,大便一天一次成型,腹凉 淤:脚后跟脱皮,唇口容易干燥(易脱皮)不喜饮,易忘事,这个月经延迟两天。经前中腰酸,排卵期会出血(有十余年出血史)面色多油,同时患有小叶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舌淡苔薄白有齿痕舌下淤明显 左脉:沉缓,回弹无力 轻取:三关无 中取:寸关现 重取:寸关现,尺微 右脉:脉沉缓关弦,回弹无力 轻取:关现 中取:关现,寸尺无 重取:寸关现,尺微 依据医圣仲景六经辨证理论,中生仁管四诊采集后辨证:该患者眩晕为水饮所致,综合分析正邪在半表半里层面交争,心下满、痞,同时中焦有水饮,于是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佐以炮附子温阳,姜半夏、黄连祛心下痞,茯苓白术祛中焦水饮,先行服药三剂,配合中生仁管太阳真火灸治疗。 调理第二天头晕减轻7分,唇口容易干燥(易脱皮)减轻5分,综合调治至第三天该患者头弦晕痊愈,其他诸症均得到明显改善 调理三天脉象如下: 左脉:沉关微弦,回弹无力 轻取:寸关微 中取:寸关现 重取:寸关现,尺微 右脉:沉缓关微弦,回弹无力 轻取:寸关 中取:关寸现尺微 重取:寸关尺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jd/9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脏腑病,气血病,六淫病常用药合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