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经方五苓散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炒) 《中国药典》炮制:上为细末 方名 WulingSan 五苓散(利湿之剂) 总结:利湿泻热 出处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书中曰:“太阳病篇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组成 猪苓去皮、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去皮。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腑,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变化方 猪苓(1)本方去桂,名四苓散。本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并治小便不利。 (2)本方加苍术,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 (3)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便秘烦渴。 (4)本方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5)本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以清六腑之热,名桂苓甘露饮。 (6)本方去桂、泽泻,名猪苓散,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 (7)本方单用肉桂、茯苓等分,蜜丸,名桂苓丸,治冒暑烦渴,引饮过多,腹胀便赤。吴鞠通把桂枝改紫油肉桂,主治腹部水肿显奇效。 (8)本方单用泽泻、白术,名泽泻汤,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9)本方单用茯苓、白术等分,名茯苓白术汤,治脾虚不能制水,湿盛泄泻。再加郁李仁,入姜汁服,名白茯苓汤,治水肿。 (10)本方加川楝子,治水疝。 (11)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亦名春泽汤。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 (12)本方去桂,加苍术、甘草、芍药、栀子、黄芩、羌活,名二术四苓汤, 通治表里湿邪,兼清暑热。 (13)本方倍桂,加黄耆如术之数,治伤暑大汗不止。 (14)本方加甘草、滑石、栀子,入食盐、灯草煎,名节庵导赤散,治热畜膀胱,便秘而渴。如中湿发黄,加茵陈;水结胸,加木通。 (15)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湿淋沥。再加琥珀,名茯苓琥珀汤,治小便数而欠。 (16)本方合平胃散,名胃苓汤,一名对金饮子,治中暑伤湿,停饮夹食,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 (17)本方合黄连香薷饮,名薷苓汤,治伤暑泄泻。 (18)本方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发热泄泻口渴,疟疾热多寒少,口燥心烦。 以上三方,并加姜、枣煎。 (19)深师用本方治发白及秃落。术、桂、二苓泽泻,更名茯苓术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jd/3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葱白的实用临床效果节选自药食同源学
- 下一篇文章: 国家三家保护药用菌猪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