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工作报告
机构简介 丽江健康与环境研究中心是年5月在丽江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一家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至今已经走过了3年多的时光。 机构秉承“平等、服务、践行、创新”的理念,通过“内生式发展”项目服务,致力于以社区村民为治理主体,促进社区人的思想意识转变,进而产生适合于当地的组织制度、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公共治理方式,推动区域善治和可持续发展,探索现代化转型时期下的新乡村建设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主要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区域老君山地区开展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公益行动。 社会服务 01 社区工作总览 机构的服务社区分布在丽江老君山周边的4个乡镇、7个村委会,总面积超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高寒、贫困山区,交通条件较差,主要包括白族、傈僳族、纳西族、汉族等。 年机构5位员工及8位志愿者在社区走访超过户村民,组织、参加了47次村民会议,充分及时地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及村民的发展意愿,以全面推动社区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 年先后组织了超过15次培训,位村民代表参加;9月在黎明乡黎光村举办一次社区项目申报会,有7个项目申请资金支持,最终有5个项目获得支持;实施了3个社区互助项目,共有56户村民参加;支持了3个农业生产设施改善项目;支持了8个生态产业示范项目,推动发展适合于当地的生态产业,超过位村民参与其中。 02 学习培训 社区的变化取决于人的变化,而人的变化需要从认知观念的变化开始。只有人们认知与经验范畴的改变,才能实现社区的改变。为此,机构长期以来重视社区村民的学习培训工作。年开展的具体工作有: 3月17日,机构组织社区村民代表在丽江参加以“公平贸易”为主题的培训。此次培训由“菲翠公平贸易”主办,主要培训对象为小农生产合作社的负责人、赞助方代表、公益媒体等。培训主要围绕“第一生产者如何获得更高的收入并同时承担环境保护、社区组织建设等义务”进行展开。通过此次培训,社区村民了解国际上以村民为主体的生态产业发展情况,也发现目前机构开展的社区项目与公平贸易的理念比较一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3月23日,机构组织社区村民代表前往黎明乡黎光村学习新式白芸豆种植项目。老君山周边山区有着种植白芸豆的传统,村民每年需要找大量的竹子、树枝等,不但费时费力,还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而新的白芸豆种植方式则解决了这些问题。黎光村民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向前来学习的村民介绍项目的优缺点等,前来学习的村民热情度很高,一边提出问题一边与同伴讨论。 6月27日,黎光村召开“老君山黎光社区发展与生态保护”项目培训会,机构邓仪老师、耿得安为黎光村13个村组的村民代表做项目培训。 7月3日,机构邓仪老师在金河村为村民培训,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等。 8月22日,机构组织金河村村民代表前往河源村新房组参观学习新式养蜂。村民李玉坤结合自身养蜂经验为来访村民介绍分享。他尝试新式养蜂已经超过5年,自己摸索出了一整套有效的经验。通过这次培训,金河村民近距离认识了新式养蜂。 8月31日,机构组织社区村民代表前往大理州宾川县萂村进行交流学习。萂村的“党委+龙头企业+建档立卡户”的模式在周边比较有名,以种植葡萄为主。通过交流学习,社区村民代表表示,社区发展项目要能够体现村民的主体性,而不是被动参与。 12月26日-28日,机构组织9位社区村民前往广西渠楠白头叶猴保护小区与当地社区和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美境自然)的公益同仁交流学习。机构与社区村民了解了NGO同仁开展生态保护项目的逻辑、工作模式及取得成绩,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探索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另外,机构多次资助社区村民自行组织外出学习,为其提供更多选择与学习的机会、空间。 03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作为致力于生态保护的NGO,机构坚持社区为主体、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并重共赢的策略,推动社区在生态保护中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社区通过学习培训,逐渐改变原有的思维意识,进而通过社区会议开展自主讨论,直至就保护范围和内容达成共识。 年支持黎光村3个社区修建垃圾焚烧池,促进了社区卫生环境的良好治理。黎光村3个社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亩。 前期建立的社区自然保护地,在持续维护方面也取得很好效果,偶尔出现个别违反村规民约的情况,村民也能直接在社区按照村规民约进行合理处理。4月,黎光村河上组村民集体处理了一起外来人员在河流保护区域内违规钓鱼的事件。整个过程中,河上组村民团结一致,维护社区制定的村规民约。该事件获得了众多好评,成为社区为主体的生态保护的典范。 04 社区互助与公共管理 社区互助项目(又称“村寨银行”)的建立旨在以公益资金为杠杆,撬动社区的资金整合,形成集体公共资金,在此基础上,促使社区建立一套人人参与、个个受益、持续滚动、自我管理并监督的互助体系。 年黎光村社区组织实施了3个社区互助项目,共有56户村民参加。4月20日,黎光村念子扒落组17户村民参加社区互助项目。8月10日,黎光村老上组社区互助项目顺利启动,全部15户参加。12月20日,黎光村老下组启动社区互助项目,共24户参加。至此,黎光社区全部12个村组都启动了社区互助项目。社区互助项目通过与社区事务进行联动捆绑,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在生态保护、卫生环境等方面的公共管理。 05 生产生计改善 发展生态产业,让村民在保护中收益,在收益中保护,这是机构的目标之一,只有让村民获得保护后的生态效益,社区才能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求平衡。为此,机构在年实施了一系列生产生计改善项目,具体如下: 支持了3个农业生产设施改善项目,分别是2个白芸豆钢架结构种植项目和1个滇重楼遮阴棚项目,惠及农户62户。其中40亩白芸豆钢架结构种植项目的示范实施将极大地有助于减少白芸豆种植过程中对周边森林植被的砍伐、干扰,也能节省村民的劳动力、提高生产力。 支持了8个生态产业示范项目,推动发展适合于当地的生态产业,超过位村民参与其中。机构在各社区开展了多年的社区发展与生态保护项目,部分社区也经过多次尝试股份制生态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环境基础、必要生产技能和一定的公共管理技能。通过村民向机构提出申请,机构与村民多次进行关于生态产业的沟通会议,最终以股份制合作、机构购买种子由村民自我组织进行种植、给予劳动补贴等不同的方式开展,具体如下: 核桃油冷榨:年初,金河合作社组织社员出资并向机构申请配比资金,实施了核桃油冷榨项目。金河当地有丰富的核桃资源,但很长时间以来都无法给村民带来明显的增收,核桃树也遭到了严重的砍伐和破坏。核桃油冷榨项目旨在为村民榨核桃油食用提供了方便,让村民在经济收入上有提高,同时加强保护社区周边的生态与环境。年金河合作社实现了收购铁核桃34吨,村民的铁核桃价格由之前的2.2元/千克卖到了2.5元/千克,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猪苓种植:猪苓属于一种中药材。该项目在河源村峰坪组实施种植。猪苓的生长周期为三年。经历了前三年的种植周期后,猪苓的市场价格回落,村民决定在前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 蜜蜂养殖:蜜蜂养殖是在整个老君山范围内都很常见的绿色产业。机构资助了社区村民多次技术培训,社区村民正在从传统养蜂模式转变为现代化养蜂模式。传统蜂箱是村民将整个树砍倒然后锯成小段,再将其掏空,让蜜蜂在内部筑巢,而新式蜂箱则便于村民进行管理,从而获得更多蜂蜜。 羊肚菌生态种植:机构资助黎光村村民前往外地学习新式羊肚菌生态种植方式并在黎光村进行了示范种植。目前,羊肚菌在丽江的市场价格为元-元每公斤,在管理完善的情况下,一亩能够收入0元左右。但羊肚菌生长对管理要求十分严格,需要保证土地的湿度及适度的低光照。 藜麦种植:6月资助兰香村和金河村支持村民尝试种植藜麦。藜麦作为近几年被联合国以及很多企业、市民接受、推崇的健康食品,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藜麦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农药、化肥,不需要过多的劳动力投入。经过示范种植,两个社区都能够种植藜麦。村民在种植过程中不但有了一定的收入,也积累了相关种植经验。 豌豆和黑青稞种植:支持金河村合作社尝试种植豌豆和黑青稞。两者的种植阶段处于烤烟种植的间歇期,如果能够良好种植并取得经济效益,将增加土地的生产时间,直接为村民增收。 此外,机构还支持了金河社区的三七药材种植项目。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志愿者社会实践 机构在实施社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时,兼顾为有志于此方向的社会人士、大学生等群体提供志愿者社会实践机会,以汇聚更多力量与思想推动三江并流区域社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先后有8名志愿者来到丽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分别是李星海、曾云川、李成华、樊鑫、顾盛楠、杨元、郝琳琳、任琬瑄。其中志愿者李星海、曾云川长期驻扎在社区开展服务,长达六个月以上。他们用脚丈量大地,用心感知社区文化,协助项目官员开展工作,不遗余力地常见的白癜风发病原因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jd/2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工作报告
- 下一篇文章: 脱贫攻坚杨斜有一个残疾人人穷志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