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药势茯苓(续)仲景法之阴阳两虚

上一堂课说到茯苓的这个,它的本体是在阳的这一边,作用在阴的这一边。那我们换一个讲法,也可以说,用茯苓的这个终极目标是补,就是我们用茯苓其实希望让我们的阳气比较多,但是呢它的在这里面产生的作用呢是泻,就是把我们的阴浊之气泻掉,大概是这样子。

那刚刚讲到说,茯苓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是“利小便”,那猪苓是“利水道”,那泽泻是什么呢?泽泻就写“消水”。那泽泻这种能够从水分里面把脏污的东西排掉的效果啊,在现代的研究就会说,其实泽泻啊很能够降低人的这个血脂肪,所以呢那种高血压初期的人呢吃泽泻的话,他的那个血脂肪就会降低。

当然,我其实要治高血压的话,我其实不是从这个血脂肪的角度来讲啦,我只是说,从这个角度同学也可以看得到,泽泻它的作用点就是在人体的具体的这个议题里面,然后把一些不要的东西拿掉,就是它的这个作用的范畴啊,大概是这样子。

那么茯苓呢,还有一种东西,应该说茯苓还有一种长得不一样的茯苓,叫作茯神,同学有没有听过啊?那我们五脏里面,哪里藏神啊?心脏,对不对?那茯神是怎么样的茯苓呢?一般茯苓它这一坨东西都在树根旁边,可是茯神呢它是抱住松树的这个根长的,它就像一个戒指,或者一个圈圈一样整个抱住那个松树的根。松树就是我们说的阳气的象征,那茯神就是它特别有这种向心力,就是紧紧扒住这个松树的根,那这样子我们中国人就会认为说,茯神它的入心的力道就会特别的强。

所以虽然我们刚刚说,茯苓的作用点上中下都有,但是如果你要它强力的作用在心的这个区块的话,那我们一般就会用茯神。所以呢,茯苓当然是有很好的安神效果,但是,如果跟茯神比的话,那茯神的安神效果就会比茯苓强。那相对来讲呢,如果是安神用茯神的话,那利水就用茯苓。

那另外茯苓还有一种东西叫做赤茯苓,就是比较红颜色的茯苓,那赤茯苓的话,它的可能通利的效果会比白茯苓更多一点,所以,我们说要“分利下焦湿热”,就是如果你的湿里面还有湿热,你要清得更用力一点的话,就用赤茯苓。

那么茯苓我们一般用的时候都会把皮削掉,只取他白白的肉,那茯苓皮呢,我们中医都说以皮行皮对不对,就是吃皮就会作用到皮,所以茯苓皮,就是如果你是皮肤的肿胀的话,就用茯苓皮。那当然这个也不只是茯苓皮,像中医有一个方子叫作五皮饮,什么茯苓皮、生姜皮、什么大腹皮,都是皮字辈的药加到一起,就是专门治皮肤底下的水肿的啊。那我们这个传统以来,一直有这种观念,那大家也可以知道一下。

那我们再来看,茯苓,如果要说,它在《伤寒杂病论》这部书里面主治的话,它会治到哪些症呢?我们刚才讲到它帮助我们的阳气去调度水分,把水分丢到该去的地方,那是茯苓的一个主要的功能。

那它的应用范围呢,在《伤寒论》里面,比如说它要治疗头晕目眩,它治头昏,那这个头昏呢代表的方剂,比如说是苓桂术甘汤啊,真武汤啊,五苓散啊,小半夏加茯苓汤,葵子茯苓散,这些都有“眩”这个字,晕眩的“眩”。

那这个眩呢,不管它是在什么位置,大概多多少少都是这个人有代谢不掉的水,就像我们讲一个最一般的话,我们说一个人,若用西医的讲法就是,人为什么晕眩的,那不是我们中耳里面有一个什么东西啊,半规管[18]还是什么啊,它那个东西,它里面的淋巴液如果不干净的话,那这个人就会失去平衡了对不对?所以它也是一个需要我们人体的水代谢得好,它才能够恢复平衡的,这是一个治眩。所以治眩的话,等于也是在用茯苓在去痰饮嘛,它代表的方是苓桂术甘汤。

当然苓桂术甘汤它的理论上来讲的话也不只是对治在中耳,因为苓桂术甘汤会说,人的中焦的水太多的时候啊人会有怎么样的状况。那如果以比较传统的中医的机理的话,苓桂术甘汤它有一个主治是说,这个人如果从坐着状况站起来会头昏,那我们就知道,那这是代表这个人的血上不来嘛,血上不来就代表这地方有水太多把血挡住了嘛,所以就用苓桂术甘汤让这个人能够比较,就是当这个地方压住的痰饮去掉以后,血就比较通的上来了,他那个主症就会消失。

那真武汤的话它是一个,真武汤的那个昏其实严格来讲不是昏了,真武汤的昏是我们这个肾阳不够的时候,小脑就没有办法维持身体的协调,乃至于这个人平衡感不好,所以如果这个人非常容易跌跤就是真武汤证嘛,大概是这样子,但是多多少少都可以关系到茯苓这个去水饮的这个病机。

那还有呢,我们治疗用茯苓,除了眩之外,还有治疗悸,就是心悸的悸,那心悸是什么一种感觉呢?就是当你坐着不动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你的心脏扑通扑通扑通在跳。那人为什么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跳?那是因为你心脏在跳动的时候会碰到东西嘛,也就是你心脏周围的组织太湿了,肿起来了,乃至于你的心脏又会撞到东西。

所以《伤寒论》里面有常常出现一个东西是叫“心下悸”,那“心下悸”就是心脏跟胃本来是可以不要碰到的,可是因为你的水代谢太糟糕了,你的胃都水肿了,乃至于心脏跳动的时候它那个动,动的感觉会撞到了胃,然后你就会觉得,好象一直觉得“啪啪啪”,那个胃上面心下面有一个碰撞的跳动感,那这个当然就是用茯苓啊可以消除这个多余的水邪。那这是一个。

那另外呢我们从前有提到过一种状况叫奔豚,同学还记不记得?说身体下部分的水会往上冲,那奔豚的方呢,仲景方里面有一个叫苓桂枣甘汤的方,那就是也是很代表性的用茯苓在处理奔豚的。那我们说膀胱跟肾的气化机能好的话,我们的水就受我们元气的调度,元气从后面上来,水也这样走,所以就没事。

那可是如果心阳不够了,那这个水没有阳气调度它,他就不但不从后面走上来,反而从前面倒灌上来,而且那个倒灌又不是有形的水,那是一个能量,所以我们会觉得肚皮上面有东西在跳动的那种感觉,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觉觉得肚皮在跳,觉得有东西窜上来,那那个时候也是用茯苓来镇压它的啊,所以这个“脐下悸”,肚脐底下的这个悸是用茯苓的。

那另外呢,茯苓是不是能够治咳嗽呢?那我们说这个是间接的,就像《伤寒论》里面治疗咳嗽的主要方剂呢并没有说是用到茯苓,但是呢猪苓汤可能有带到一点,另外一个就是猪苓汤在少阴病有一个咳的症状。

另外就是,有一个在《金匮要略》里面小青龙汤治咳嗽,产生什么副作用之后要用什么加减法来处理剩下的部分?那里就用到茯苓。所以它不是一个直接治咳,但是有痰饮需要它处理的话,我们就加,像傅青主在治这个中焦痰的药,上焦痰的药,往往就会有茯苓在里面。那另外一个呢,就是治疗小便不利的方子里面,茯苓会常常用到。

那这个方子真的很多啊,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栝蒌瞿麦丸、肾气丸、茯苓戎盐汤、葵子茯苓散以及《桂林古本》里面有的小柴胡加茯苓汤,这些都是治疗小便不通畅的时候,用茯苓帮助它的气化。那或者说,《伤寒论》的条文里面,真武汤它的主症里面有小便不利,但是它里面又写说,如果你小便利的话就把茯苓拿掉,那就可见得这个茯苓是针对小便不利而放下去的药物。

那另外就是治水饮,水饮就是身体里面多余的水塞在哪里啊,所以我们用茯苓可以治疗。那这个甚至包括到肚子绞痛,妇女的这个肚子绞痛的这个当归芍药散啊,那这个都会在里面用到茯苓呢都是因为在这个绞痛里肯定有掺杂着水邪痰饮在里面,那或者我们上次讲到的这个木防已汤啊、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那这个虽然是一个胸部绞痛的心脏病的症,可是它里面也有痰饮要拔掉,所以呢就是用茯苓来帮助人体的水代谢啊。

那这个帮助人体的水代谢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前面之所以会提到茯苓,是因为我们有提到这个方是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对不对?那其实啊,很多补脾胃的药都需要些反佐的药来帮忙他吸收,像芍药是很好的反佐药,茯苓也是。

就是有的时候你说吃白术啊,吃人参,吃了之后,你的身体不能够吸收它,就在里面上火对不对?补药必须被你身体吸纳变成能量的一部分才不上火,如果你吸纳不了,它就上火。那如果我们在吃一些补脾的药,比如说白术吧,像芍药也好,茯苓也好,都是白术很好的反佐药。

像芍药的话,我们已经讲过,它会扩充我们的脾胃的容量,让这个药性能够下去,那茯苓的话呢,它是一个能够帮助你身体吸水对不对,就是能够帮你把这个补药的药性赶快吸进去。所以无论是茯苓或者芍药,都可以帮助这个补脾胃的药,比如说白术,让它比较不会上火啊,所以在一般调剂的时候如果遇到脾胃药吃了会上火的人,我们也会加这些药物。

另外茯苓,因为它有安神的效果,所以在酸枣仁汤里面也会放茯苓,就是当我们需要睡眠的的药物的话,我们也可以用茯苓来帮助他安神。那茯苓安神,在现代研究来讲的话,他是一种用很大剂量,比如用50公克到公克的茯苓入药的话,现代的中医的话是往往拿它来治精神分裂的。

那这个精神分裂当然还是要分啦啊,就是如果是古中医说的狂,那狂这个东西,在《伤寒论》里面,桃仁承气汤,或者是抵当汤,治疗人发狂。那病机是什么呢,都是因为那个人有瘀血,所以那个人会发狂,所以狂证在《伤寒论》里面是从瘀血论治的是有的。

那另外呢在发高烧的时候,身体里面因为这个高烧,因为这个大便不畅通,产生很多毒素,乃至于这个人神智不清,错乱,乱讲话,我们说谵(YAN)语啊,或者谵(ZHAN)语,那这个,那这样子的话用大承气通大便来治疗这个人的疯狂,这也是有的。

那茯苓所治疗的这个精神分裂呢,与其说狂,不如说比较被归类于中医说的“颠”里面,不是羊癫风的癫,是疯疯颠颠的颠,那这个就是心神涣散,失去一个正常人心神该有的能量的时候啊,那是用到茯苓。那这类的方剂呢,像是在傅青主,或者陈世铎的医书里面啊就会常常有,就是当一个人心恐慌啦、心乱啦等等等等的状况出现的时候,往往在药物里面是加茯苓或者是茯神的,所以它有安神的效果。

那另外还有一个在《伤寒论》里面间接有提到,但是呢我们一般读的时候比较不会发现的,就是茯苓有没有治到出汗的问题。就像《伤寒论》里面有一个方叫做茯苓甘草汤,有一个方叫做真武汤,它其实都有算是治到一个人汗出不止。当然我们说,发汗之后表阳虚,这个汗出不止我们用桂枝加附子汤,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做法。

但是呢茯苓呢,它其实还是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管辖我们的水份,所以对于这个汗证,茯苓也有它的用途的。像这个,当然理论上还是差不多啦,就是桂枝加附子汤是从营卫这边输布阳气去固你的汗,那如果你用茯苓的话,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要让我们身体的水听我们的话,我们再补点阳气下去。所以茯苓是治疗这个汗证呢,比如说虚汗,或者是盗汗,盗汗就是睡着的时候会出嘛汗,那它就是用茯苓打成粉,每次吃两钱。

那是什么东西来煎汤来吞这个茯苓神粉呢?他用乌梅跟陈艾,就是老的艾草,来煮这个汤,其实艾草都很补阳气啊对不对,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搭配的,也是可以治到汗证的。如果有些人是脾虚盗汗,就是脾胃太虚,乃至于身体的水不听话,就是把自己的脉的话,脾胃脉很弱,他的这个身体就是很容易睡着就出汗,那就是,白术,比例上是三,茯苓的比例是二,打成粉,每次抓五钱的粉,加一两片姜,一个枣子,煮一煮,喝掉,在空腹的时候喝,每天喝三次,那这样子的话就治疗脾虚盗汗。

那另外还有一种汗证,通常是一定用茯苓来医的,就是所谓的心汗。我不晓得同学有没有经验过,就是你出汗就是出胸口这一块,就是这个地方一直出汗,其它地方都不太有汗,有没有人遇到过,或者听说过?我好像听到过啊,就是这个地方的汗。

心汗的基本方就是茯苓两钱,然后用比较多的艾草,就是煎浓艾草汤来吞茯苓粉,吞两钱,那或者是艾草五分,茯神两钱,这个还是绿色的桑叶一钱,然后用水煮一煮来喝。那另外还,刚才我讲的用艾草跟茯苓的组合,这都是一个比较属于阳虚的这种心汗。

那有没有属于热证的心汗呢?还是有啊,就是当一个人小肠太热的时候,他的心汗会很严重。这个小肠极热,心汗如雨,就是那个汗会滴滴搭搭很多的时候,那你确定它是热证,那这个把把脉就知道,小肠的脉大家把左尺脉就可以,跟左肾脉在一直把就可以。因为中医的小肠对着腑,分配的话,有人说是左寸,有人说是左尺,其实都把得到,所以你会把得到的,左寸或左尺有上火的时候,那就是茯苓二两跟黄连一钱,然后煮水喝啊,那是治疗热的心汗。

那茯苓这个统御水份,说到汗之外,那小便能不能处理呢?其实也还可以啦,那如果用单味偏方来讲的话,茯苓呢,如果有一个人他是小便频,就是老是要跑厕所,甚至是小便失禁这种毛病的话,你用茯苓跟鹿角霜,鹿角霜就是鹿角里面提炼出来胶质嘛,茯苓跟鹿角霜等份做成药丸,然后呢一天吃两三次,每次用盐开水吞个30克,那这样子也可以帮助人这个就是小便调整得比较好,比较不会尿失禁。

那这些这些呢,都是一个茯苓在临床上面,有时候这样在使用的,那这里呢就是跟同学,大概从这几个角度,让同学认识一下茯苓这味药,而且将来学到其他的药,学到泽泻,学到猪苓的时候,如果真的是想要把经方学得比较完善一点的话,同学就要注意到,咦,张仲景什么时候要用猪苓,不用茯苓,什么时候要用泽泻,不用别的药。

就是这些看起来药性很相似的药,他在什么什么情况下就只用这个而不用那个,那就是将来,可能我们大家都要再花一点心思去分辨的一个功课。

编辑

赞赏

长按







































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jd/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