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远远没有水煮驴皮那么简单
2月18日,国家卫计委下属的公益热线官微发布了一条微博,“过年不值得买之阿胶”:阿胶在保健品中的段位一直很高,有种种功效的光环加持:补血、止血、养颜、安胎、抗疲劳、抗癌……不过,请透过现象看本质,阿胶只是“水煮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而这种蛋白质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并不是一种好的蛋白质来源。微博中,某些人把“阿胶=水煮驴皮=胶原蛋白”,犹如“茅台=酒精”一样,不是偏激与任性,是无知,这种评价中医药的方式片面盲从、断章取义,与事实背道而驰,抹黑祖国医学之悖论,当世界正在传承中医药、利用中医药的时候,自己却乱了方寸,值得深思! 那么,阿胶到底为何物? 阿胶之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阿井水煎煮、浓缩制成的胶块,主产于山东省,以东阿县所产者品质最优,并列为上品。现代阿胶炼制技艺,秉承传统炼胶古法,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依九十九道古法绝技,经过“九提九炙”,历九天九夜炼制而成。阿胶炼制过程包括:泡皮、刮毛、搓皮、化皮、靠汁、打沫、过滤、沉淀、出胶等工艺,历时九天九夜熬制方才完成炼胶环节,再经过切胶、晾胶、翻胶、擦胶直至包装等七七四十九天晾晒,合计99道工序,才能制成,其中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则整锅阿胶报废。整皮、化皮、熬汁、浓缩、凝胶、晾胶、挂珠、砸油、吊猴、醒酒、挂旗、发泡、开片等工艺;正可谓:天地精华东阿水,千凝百炼煅阿胶,真命天胶浴水火,阴阳相济得永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东阿有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阿胶,又名傅致胶、盆覆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阿胶入药的历史悠久,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准确的记录。但它就像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那样,被人们口耳相传,代代传承至今。 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载有,阿胶:“出东阿,故曰阿胶也。今东都下亦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胶则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画用;厚而清者,名为盆覆胶,作药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燥,入汤微炙尔;浊黑者,可胶物,不入药用。”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载:“凡胶俱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 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是一味集补血、滋阴润燥、止血于一身的良药,在治疗血液病及滋补养生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深受历代医家的青睐。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说明那个时候的阿胶已名闻天下了。 东汉(公元25年~年)时期,阿胶药用已比较广泛。“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应用阿胶治疗疾病达12种之多,如炙甘草汤、猪苓汤、黄连阿胶汤、黄土汤等等,足以证明阿胶临床之应用广泛。 东阿王曹植初来东阿县时,骨瘦如柴,后因常食阿胶,身体受益匪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曹植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东阿产的阿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补充了《神农本草经》对阿胶的描述:“微温,无毒,丈夫少腹痛,虚劳赢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太宗时,朝廷派遣大将尉迟恭光临东阿县,封存阿井,宣布自此之后当地闲杂人等一律不得私启井封,制造阿胶,否则杀无赦。只有官家才可以“启封而取水”,“熬胶进贡”。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在《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中写到:“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道明了阿胶美容养颜的特殊功效。 明朝·李时珍历经27年,编撰的《本草纲目》收录一万多个药方,总计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唯独在“发明”条目里,盛赞阿胶为“圣药”。李时珍生长于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个时间段内的医学风气是强调“以人补人”,最有名的大补之药是秋石、紫河车等,李时珍对这种风气极为厌恶,所以牵涉到大补之类的药材,也惜字如金,不肯轻易赞美。其如此评价阿胶并详析阿胶,说明其临床应用方面疗效的确显著。其著述言:“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瑿漆者为真。真者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岂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成无己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称其是“血肉有情之品,滋补最甚”。民国医家黄杰熙盛赞其为妙药:“人之病虽多,不外水火气血之病,真阿胶滋补潜流血脉之力甚大,故为妙药”。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李斌说:“要实现人类社会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健康放在全球政治和发展议程的核心位置,促使各国调动多种资源,加强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健康公平。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在援外医疗过程中,发挥中医走出去的特色,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病治疗、身体调理等方面,还是挺见效的。”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MichaelO’leary说:“在全球范围内传统医学绵延了几千年,为人类健康作出了贡献。传统医学是珍贵的资源,中医能够与西医互补,帮助应对一些疾病,比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精神类疾病等。现在人们对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大,世卫组织会继续支持中医的发展,并将中医服务纳入到公共服务体系当中。” 再举个例子,中医记载青蒿具有截疟的作用,用于治疗疟疾,而某些西医却觉得这完全不可能。然而,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率领团队最先从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一成分“青蒿素”。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再次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科学性,中医药也将会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山东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jd/1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方分享不同年龄段的女人调经方子都在
- 下一篇文章: 健脾除湿利水效方,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