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食用菌广义上泛指所有食用、药用以及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macrofungi)。如今得到国内外广泛接受的是著名蕈菌学家张树庭教授给出的定义:肉眼可见、赤手可得的可食大型真菌。

食用菌只是数十万种大型真菌中很少的一部分,栽培食用菌种类所占比例更低。虽然食用菌没有作为人类主要食物的粮食作物那么高的产量,人类生存对食用菌的依赖也不像对粮食作物那样的深切,但是,食用菌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甚至是至关重要的联系。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这种联系日渐凸显。

食用菌与环境

地球有几十亿年的形成和进化历史,在这期间形成的有机体具有广泛的生物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研究表明,一些大型真菌在9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李可群,),而只有14万~30万年进化史的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远远晚于大型真菌。研究表明,侧耳属分为远古种和近代种两大类,远古种形成于寒武纪(Cambrian)大暴发或之前,而近代种由远古种演化而来(VilgalysandSun,)。

在千万年乃至上亿年的演化进程中,大型真菌分化出了腐生菌(木腐菌、草腐菌)、寄生菌(植物寄生菌、虫寄生菌)、共生菌三大生态和生理类型。在这三大类型外,还存在一些过渡类型,如兼性腐生菌、兼性寄生菌、兼性共生菌。目前人类可栽培的食用菌都属于腐生菌。在自然状态下,木腐菌以枯死的树桩、树木、枝杈等为基质,分解其中的木质纤维素,是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大型真菌;草腐菌以草地上的枯草、牛粪马粪、作物秸秆等为基质,生长并形成子实体。这种对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加快了自然界的碳循环。另外一方面,也将动物排泄物无害化分解利用,净化了环境。

在大自然中,各类有机体织成了巨大的生命网,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环境的平衡。对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人类研究较多的是肉眼可见的各类植物和动物,特别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种类,如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花卉等,动物中的禽、畜、昆虫等。植物利用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叶绿素制造自身需要的养分,行自养型生长。其部分产物被人类利用,尚有较大比例的产物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而被弃于环境中,成为环境的污染源,如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各类秸秆皮壳。而动物则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需要以植物为营养,行异养型生长,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排泄物,污染环境。可见,不论植物还是动物,人类生产产生的生物量,只有一部分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尚有一定的生物量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成为人们眼中的“废弃物”。对于这一部分,如果人类不加以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cd/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