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按:记住,方歌只有28个字,编写的人是不会在方歌里面讲废话的,说不定下一个考点还是在方歌中,期待你去挖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转发或文末点一下“在看”,谢谢!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猪苓去皮,十八铢(9g),泽泻一两六铢(15g),白术十八铢(9g),茯苓十八铢(9g),桂枝去皮,半两(6g)

方歌第一句是告诉你五苓散主治太阳表不解传经入腑的蓄水证,原文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方歌二三句是讲药物组成,五味药: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方歌第三还着重讲了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温阳化气二是解表散邪,你看我们这道真题是不是就是考察这一点啊,当然桂枝在其他方里面的作用也经常会考,希望考生给予重视。

方歌最后一句是讲五苓散的典型症状就是小便不利,而五苓散的作用呢就是帮助水液代谢,利水渗湿的哈,所以属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以湿为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五苓散,所以主治方面除了太阳蓄水证之外,还有痰饮病,水湿内停证。多个主治单选多选都容易考,考生需要注意。最后就是五苓散的煎服法,以白饮和,多饮暖水,汗出愈。我的理解呢一是仿桂枝汤的意思来扶助胃阳,帮助发汗以解表,行水消水饮,二来呢,五苓散中本来就是以利水渗湿为主的,所以多饮暖水,也是利的同时在适当的补充津液。

十版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膀胱化气添官桂,利便消暑烦渴清。”前两句和我们九版一样,最后两句同学们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其实这里是需要结合五苓散的加减方桂苓甘露散来看哈,我们在祛暑剂学到过,考生也可以顺带复习。还是要注意,五苓散是仲景的方,所以桂是桂枝;桂苓甘露散是后世医家刘完素的方,把桂枝改成了肉桂。当然作用上都是可以助膀胱化气哈。

1.(A44)原方用法要求药后“多饮暖水”的是:

A.生脉散

B.五苓散

C.玉屏风散

D.桑螵蛸散

E.天台乌药散

2.(A35)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相同点是:

A.解肌发表

B.平冲降逆

C.温阳化气

D.温通经脉

3.(X)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用意是:

A.温经散寒

B.解表散邪

C.平冲定悸

D.助阳化气

4.(X)下列五苓散可以治疗的病证是:

A.水逆

B.水肿

C.泄泻

D.痰饮

(向上滑动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题技巧: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

1.B;2.C;3.BD;4.ABCD。

第1题:A选项生脉散水煎服;C选项玉屏风散用法为上咀,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D选项桑螵蛸散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E选项天台乌药散八味,除炒巴豆不用外,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3g),空心,食前温酒调下。疼甚,炒生姜、热酒调下。

第2题:桂枝在五苓散中的作用是解表散寒,温阳化气;桂枝在苓桂术甘汤中的作用是温阳化饮,化气利水,平冲降逆;故二者相同点是温阳化气。本题C选项平冲降逆是桂枝在枳实薤白桂枝汤中的功效,D选项温通经脉是桂枝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功效。

第3题:为什么不选平冲定悸,五苓散治疗水饮凌心的时候症状上不是有心悸吗?当然选项表述也不是太准确,如果换成平冲降逆选或许可以选,是争议选项。单选的话选最佳五苓散是助阳化气首选,接着才是解表散邪,然后再是平冲降逆。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解表散邪最佳是桂枝汤;平冲降逆最佳是枳实薤白桂枝汤,其次是苓桂术甘汤。

第4题:解释一下A选项,源自伤寒论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五苓散后世发挥包括现在临床上用的也比较多,比如寒湿代表合平胃散组成的胃苓汤,暑湿代表合六一散还有石膏寒水石组成桂苓甘露饮,我们在祛暑里学到过。其实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找相关资料。

扫下图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cd/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