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川乡森林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中药材种植优势,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村民增加创收的一条主要途径。“花庙村历来以种植等为主导产业,近年来,村里种植中药材的群众增长很快,目前种植猪苓的农户已有80余户,虽说这两年猪苓的市场价连年下滑,但总体上还是增加了农民收入。”花庙村党支部书记任永生说。

花庙村地处小陇山林区,森林覆盖率85%,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依托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苗木繁育和林下经济一直是花庙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据了解,花庙村目前种植猪苓80余亩,总投资多万,采摘期为3年,产投比1:5,根据当前市场行情,采收收益达多万元。当地农民高兴地称猪苓为“黑乌金”。

“你看,这就是猪苓。”村民杨院胜指着自家院里刨出的几块覆盖着深色鳞片的块状植物,喜滋滋地对记者说。黑褐色、形状古怪、表面凹凸不平,肉眼看去就像是一块奇形怪状、黑糊糊的木头。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猪苓时的感觉,又黑又小又怪,似乎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金贵”。

“别以为这个东西不起眼,你只要听过一句顺口溜,立马就知道它有多值钱了。”指着黑糊糊的猪苓,杨院胜随口便念叨起来:“一窝一头猪、十窝一头牛、百窝小汽车、千窝小洋楼。这一窝啊,也就是一平方米大小。光我院子里两个平方米的地就种植了6斤猪苓,长势好的话3年内能产60斤,最少都能赚到多元。”攀谈中,记者了解到,猪苓是名贵的中药材,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因近年来价格持续走高,被当地人称之为“地下黑金”。在春、秋二季采挖,药用价值极高,市场上供不应求。

在花庙村记者看到,村子里房前屋后、树间林下,不少地都种上了猪苓,虽然大多还盖着秸秆,但一眼就能认出来。杨院胜家院里的小面积猪苓只是他种植猪苓的一小部分,也仅仅是花庙村猪苓种植的缩影。村民张师傅告诉记者,他前年投资不到1万元种植猪苓,今年估计能收入八、九万元,”仔细算算,只要我的栽培方法得当,几年下来挣的钱要远远超过打工的收入,自己家门口就能创业致富,何乐而不为呢。”

别看猪苓市场好,投入却也不少。“猪苓投资成本大,种子每斤在60元到80元之间,一亩地能种多窝,经过三年的生长周期,种子能由原来的3斤长到18斤至30斤不等,平均下来每年能给农民带来上万元的纯收入。”花庙村村支书任永生告诉记者。多斤种子保守收成也在1多斤,按市场最低价每斤50元来计算,就能卖60万元,除去本钱的10万元,三年净赚50万元。

任永生介绍道,猪苓在海拔到米的林下最容易生长,在生长的三年期内,每窝最多的可长到30来斤。所以,把种植中药材等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重头戏,不仅能让村民真正实现靠山吃山、靠林生钱,还能让循环经济成为农民的“摇钱树”。“今年村上种的第一批猪苓就能收了,早在前段时间就已经有不少代办前来询问,现在就等它成熟,所以说销路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任永生信心十足地说。

党川乡依靠山地资源优势,根据猪苓种植在生育期内投工投劳少、管理简单的实际,把种植猪苓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以猪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同时协调当地林场解决菌材问题,鼓励农民利用荒山荒坡、滩涂林地大力发展猪苓种植;引导群众用科学方法种植猪苓,群众用朽树根、树枝、树叶作菌种,既防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组织猪苓种植示范户专程赴陕西留坝学习猪苓种植技术,开展猪苓引种试验和蜜环菌的工厂化培养,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猪苓产业的蓬勃兴起,为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天天天水网记者何永德杨旭王明辉闫鑫何慧娟

赞赏

长按







































包食宿微信客服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cd/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