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故事薛从波ldquo日子一年
一场秋雨过后,宁陕县梅子镇晴空万里,汽车绕着方家岭至耳扒路环山路缓缓前行,我们在安坪村瓦房组张家坡见到了薛从波。 38岁的薛从波是安坪村瓦房组人,家中六口人,年以前一直在外当建筑工人,年底到年初,因为父亲和女儿相继患病,薛从波不得不返回家乡。 当得知父亲检查出心脏病,慢性食道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时,薛从波突然间感觉到了压力。父亲倒下了,10岁的女儿又患有先天性的血管瘤,薛从波和妻子辗转重庆、上海等地为女儿看病,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一家人吃住、路费花销让薛从波有些吃不消。 在年的时间,因为孩子病情正值高峰期,父亲身体也不好,把屋里一点积蓄全部都花完了,只凭在外面借到给孩子治病,当时这一年光孩子就花了十几万,当时感到心里压力特别的大,因为当时经济特别困难。被评为贫困户。 提及父亲和女儿患病,薛从波说,幸好脱贫攻坚政策好,父亲和女儿看病花费近50万,新农合报销了近40万,自己只花了10来万,女儿上学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年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家庭也是花费最多,通过新农合给我们报销,几乎给我们报销了百分之八九十以上,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帮扶,后来通过贴息贷款自己搞产业,然后慢慢的国家从侧面公益性岗位进行帮扶,慢慢的生活就有些好转渡过这个难关。 年,父亲和女儿的病情慢慢好转,薛从波贷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开始发展产业,投入4万元做前期天麻育才,购种。 年,薛从波掏了一万块钱,告别了半山腰上下雨天担惊受怕的土墙房子,在子午社区安置点购买了平方米的房子。当年,薛从波的天麻收入两万多元,加上在附近工地上务工收入一万多元,年底薛从波脱了贫。 镇上把水泥路修到了薛从波的天麻地跟前,他告别了“肩挑背扛”搞产业的日子,现在薛从波骑摩托车就能到天麻地里,照看产业和巡山护林两不误。每年十月份是薛从波最忙的时候,妻子暂时辞去了社区工厂的工作,上山帮薛从波挖天麻,当天挖出的天麻就被上门收购的商贩收走,天麻变成了现金。 通过国家的产业扶贫贷款,我就把贷款拿到在山上去搞天麻、猪苓种植一些产业。 年底,经过不断扩大规模,薛从波发展了4亩天麻,6亩猪苓,家中有四分地用于种植当季小菜,年收入7万元,比前两年有所增长。 起初我们只投资了四五万元,搞了有两三亩天麻一亩多猪苓,当时效益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我们一年一年有产业基础了,然后慢慢的一年一年日子就有所好转了。 现在薛从波的妻子在社区工厂上班有一千多元工资,女儿上学免学费,看病能报销,护林员有工资,空了他还能在附近的工地上打工也有收入,日子真的是一年会比一年好起来了。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虽然干的不是蛮理想,但是我们有坚实的基础,一年总是会比一年慢慢的好起来的。(记者李倩党永霖) 来源:宁陕宣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cd/5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自编伤寒论方歌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