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利水消肿药猪苓
猪苓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其基本功效为利水渗湿。 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猪苓淡渗性平,利水之功胜于茯苓。治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单味应用有效。如《子母秘录》治妊娠从脚至腹肿,小便不利;《杨氏产乳方》治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皆以猪苓一味为末,热水调服以治。亦可配伍其他渗湿利水同用,如《伤寒论》五苓散。以之与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同用。治阴虚有热之小便不利,与清热利水、益阴之品配伍,如《伤寒论》猪苓汤,以之与茯苓、滑石、阿胶、泽泻等同用。一般用量为10-15g。 2.用于泄泻。 猪苓渗湿止泻,尤宜于水湿泄泻。治水湿内停之泄泻,常与利水之品配伍,如《明医指掌》四苓散,以之与茯苓、泽泻、白术同用。治夏秋之间,牌胃伤冷,泄泻不止,与利水燥湿之品同用,如《丹溪心法》胃苓汤,以本品与茯苓、泽泻、苍术、厚朴等同用。治胃肠寒湿,濡泻无度者,《圣济总录》猪苓丸,以之与肉豆蔻等同用。一般用量为10-15g。 3.用于热淋、带下。 猪苓渗利下行,治膀胱湿热之小便淋痛,常与清热通淋之品配伍,如《医宗金鉴》十味导赤汤,以之与生地黄、滑石、甘草等同用。治带下,常与茯苓、车前子、黄柏等配伍。一般用量为10~15g。 4.用于轻身耐老。 北京名老中医王沛认为猪苓尤有较好的扶正作用。王老认为,欲论猪苓药效,一般认为渗湿利水堪称佳品,而《神农本草经》确定的“久服轻身耐老”作用,鉴赏者已乏其人,推崇者更属罕见。先人用之,多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淋浊带下、妊娠子肿胎肿、脾湿引起的泄痢和痰湿引起的湿疟等证。今人用之,多针对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各种原因发生的胸腔积液、腹水,下肢浮肿和泌尿系统诸疾病。 考据历代文献,几乎都把猪苓的利水道功效作为首选。对其“轻身耐老”作用均持否定态度。博览群书,尚未知晓取“轻身耐老”作用而专用猪苓者,反之均主张猪苓“不入补剂”,更有甚者,告诫之,猪苓“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清代叶天士大师不愧为临床巨匠,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在解释猪苓的功效时论述到“猪苓味甘益脾,脾统血,血旺故耐老。辛甘益肺,肺主气,气和故身轻也”。叶氏虽做了精辟的阐述,然临床并未见其把猪苓做“轻身耐老”而专用之。笔者在诊治恶性肿瘤晚期病人过程中,留意观察,猪苓或入煎剂,或做食疗,用量一般都在30g之多,用期亦不短,服后反应良好,不见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更无损肾昏人目之弊端。大部分病人食欲增强,气力增加,精神转振。中医学讲:“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食欲增强,说明脾胃得健,正如叶氏所教,血气旺盛则能耐老轻身。笔者所用食疗方为二苓薏仁大枣粥,其组成为猪苓30g,茯苓30g,生薏苡仁大枣10枚,加冰糖适量,亦有时加入山药、银耳之品。纵观其方为健脾利湿之剂无疑,食用后理应尿量增多,但不尽然,常服反能使体重增加,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达此效果实非轻易之举,它起到了存活时间延长的良效结合现代对猪苓研究的结果看,猪苓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类的葡聚糖,诸凡多糖类的中药,大都有一定的扶正抗癌作用,如常用的猪苓、云芝等,此点通过我们多年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制之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的疗效观察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疗效满意,已能肯定是较好的免疫调节剂,使用后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的增强,中医学讲就是扶正。正气得复,就能“轻身耐老”,实验业已证明,大凡使用健之剂,都能获得免疫功能的提高(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王老认为,扶正之功,猪苓应列为前茅,在此也大胆提出,猪苓“不入补剂之说应予纠正,单纯把猪苓用于“利水道”而选之,则多具片面性,且因小失大,不免可惜,应为猪苓的“轻身耐老”作用而正名之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cd/2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产地当归黄芪元胡丹参猪苓砂
- 下一篇文章: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大家了解多少茯苓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