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作者:冬眠

编校:醍醐

前言:猪苓汤治疗哮喘,从题目上肯定会引来很多人的围观,猪苓汤明明是利小便的,为什么可以治疗哮喘。其实无他,用猪苓汤治疗了一例猪苓汤证罢了。现在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某某用一个方子治疗了一个看似与本方毫不相关的疾病,其实亦是用此方治疗此方所主之“证”罢了。任何一个方子,它在人体内的运行机制及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一致的,所以它所治疗的疾病的机理也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同样的机理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陈雁黎老师在《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一书中提到“症状是疾病表现的部位,而不是病变的部位”,原话怎样记不太清了,但是大意如此。以心脏病为例,现在很多大夫动辄活血化瘀,只因心主血脉。然久治无效却不知原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可能包含现在所谓心血管疾病,但却以饮邪为主。刘渡舟教授经常以苓桂剂治疗心系疾患,则是从水气的角度。笔者临床亦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姥爷心脏病,效果明显,连许久不下的大便也听话了。同一个病,不同的证则用不同的方;不同的病,相同的证,则用同一个方。只要辨证准确了,这些都无关紧要了。而此次选用这个题目只不过是为了引出前言罢了。

正文:猪苓汤在《伤寒论》中出现两次:条,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者,猪苓汤主之;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条与五苓散93条相比,单看条文是看不出区别的。但条文之首的“若”字当有承前的作用。条起始即说阳明病,所以从至皆是相同的机理,即阳明不降。上一篇五苓散是因水液不足,阳气浮散在外。而猪苓汤则是因水湿阻止气机不得降。猪苓汤以猪苓为名,配合茯苓、泽泻利水。五苓散五味药皆名“苓”,其实为“令”,给气回降一个命令。

要读懂猪苓汤还得看条,此条名为少阴病,通观《伤寒论》全篇,阳明病篇和少阴病篇许多方子相同。前面提到过,相同的方子在机体内产生的机理当是一致的,为何一名阳明,一名少阴?少阴为水火之脏,水火既济是少阴的生理。若某些原因引起上焦离火不济下焦坎水,则火盛于上而显热象。在阳明篇经常有谵语一证,谵语为神不守舍,神为心主,当属少阴,为何阳明篇谵语为多?阳明以降为顺,少阴心火亦需下降。阳明不降会引起少阴心火不降,少阴心火不降亦会引起阳明不降。所以在阳明病篇与少阴病篇很多机理是相通的。猪苓汤则是因为湿热阻滞气机不能下降。条,咳、呕皆是因为气不降,小便不利因湿邪阻滞,渴欲饮水因气不化水津不上承,下利则是机体自身祛湿的反应。所以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是针对水湿而设。而阿胶为驴皮所熬,属金,主降令,从皮部开始往下降。这样水湿去,气机降,疾病除。

病案:患者为笔者母亲,素来脾气较急,近几年患喘咳,夏季加重,秋冬减轻。咳痰色白,喉中哮鸣音,动则加重,重时难以喘息,平素怕风,见风易感冒,胃纳佳,大便偏稀,日1~2行,偶腹痛下利,无后重感。近来小便不利,短涩而黄,舌苔黄腻略厚,脉弦,双寸上越,双尺不足。

处方:猪苓汤

猪苓12g茯苓12g泽泻12g滑石12g阿胶10g(烊化)

5剂

3剂后,喘促、小便不利均减轻明显。共服7付停药。

按:一般哮喘均是冬重夏轻,为寒饮为患,以仲景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等进行治疗。此则夏季为重,夏季阳气浮散,敛降之势更弱,所以夏季加重,入秋之后金气行令,气机下降较顺,则症状减轻。从症状上来看,脾气较急,肝火动则上冲;双寸上越,双尺不足说明气机偏上偏外,综合来看是一个气机不降之象;而舌象及小便情况反应出气机不降因于湿热,故处猪苓汤,三剂即效。近日笔者门诊期间,有一病号每至夏季最热之时,即不来月经,此亦是因为气机不能下降,治疗亦以降气为主。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指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疾病发生皆因五脏(包含经络等)元真不通,此二者发病皆因气机不降,但不降的原因不同,因此仲景《伤寒论》中指出:“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因此对每一首方子进入人体所发挥的机理及对人体气机的影响状态进行把握,是临床起效的保证。

本文为作者原创

尚朴工作室编辑整理

尊重知识产权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精致如你

尚朴中医

尚朴中医工作室致力于集结优秀中医人才,匠心打造中医学习交流平台,定期推送相关文章,欢迎中医同道







































涓鐧界櫆椋庡井鍗?
鍗′粙鑻楃柅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cd/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