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指出:“阳气充足,身体健康”。阳气具有温暖身体及驱动血液循环之效,若是阳气不足,推动力降低,血液可能淤积于血管内。

古籍《素问·痿论》记载:"心主全身气血流通。“若因心阳弱,引起血液循环不利,血流不畅,心脏易出现问题。

有位名叫王先生的患者前来就诊,年约50岁,感到胸闷、心痛、气短已达三年时间,伴有下肢轻度肿胀以及畏寒、面白、眼窝周围灰暗、出汗过多和大便稀薄等现象。其舌体肥大,舌两侧带有轻微齿痕,脉象虚弱。

观其症候,我确认王先生确属阳气不足,特别是冬季严酷寒冷时颇为难熬。

王先生聆听后不胜感慨说,每年冬季都需忍受不适,特别是外出时更是备受困扰。

他询问:这种状况是否可治疗?近年来,他服过许多药物均未能见效,实在难以承受。

我询问他曾使用何类药物,他出示给我查看:药物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

针对王先生的病情,我认为他应为心阳不足引发的心血瘀堵,若仅专注于活血化瘀,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补益阳气,仅治标不治本,难怪疗效不佳!故应在化瘀的基础上同时补充阳气。

我开出以下方子:

选用瓜萎实、薤白、丹参、桃仁、竹茹、甘草、党参、法半夏、枳实、陈皮、茯苓、猪苓、桑白皮、制附子制成药汤;注间其中含有有毒的制附子,请勿自行煎煮。

服用25剂后,症状显著改善,畏寒感有所减轻,适当调整用药,续服一个月。

后来,王先生告诉我,已无胸闷胸痛之感,双腿肿胀消失,最令他欣慰的是今年冬天无需再担忧严寒天气。

为何我们断定王先生患有心阳不足病症呢?

正如前述,阳气具有温运血液、抵御疾病的功能,若阳气充裕,人们将感到精力充沛,不易感染风寒,从而远离疾病。然随着岁月的流转,普通人至四十岁后,阳气逐渐减少;年过六旬,肾脏功能负荷加重,肾为元阳之根本,如肾虚,亦会连带致心阳低下。这便是通常情况下,心脏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原因。

据了解,王先生已年过五旬,此年龄段预示着阳气相对较少。

加之,王先生症状表现为四肢怕冷,阳气不足,无法温暖皮肤,遇天冷寒气入侵情况更加恶劣,证实其阳气不足。

心阳虚弱,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便有可能带来心痛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舌苔厚腻等症状,都是心阳虚的典型特点。

针对此类病例,我们既要化瘀又需滋养阳气。

经调理后,病人能康复并有效防止再次发作。

以上便是我对于心阳不足型冠心病的治疗方法的简要概述,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深刻认识到阳气对人体健康的关键作用。然而,文中所提供的方剂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若您有相似的健康问题,建议首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辩证分析。

春风与秋风交替之际,亦是冠心病高发时期。此时,我们应当格外注重保暖措施,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品,可选择进食例如桂圆、羊肉等具有滋补功效的食品,从而提升自身阳气,达到精神饱满的状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a.com/zlyy/11964.html